孩子有思想有灵魂,虽然他们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但是我们大人要懂得,他的玩具被抢走了,和你丢了工作一样难过;当他被小朋友欺负了,其实跟一个战士被打败了一样灰心丧气!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全神贯注地倾听
当孩子难过地对你说话时,你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干着自己的活时,会让孩子感到气馁。如果我们能放下手中的活,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难。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误区:
1.并不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共情,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才需要和孩子产生共情,比如他的玩具丢了非常伤心的时候。如果他只是告诉你下午放学回家要去同学家,你只要简单地说句:谢谢你告诉我,就足够了。
2.曾经我也很有耐心的倾听孩子,但是听完以后,我会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等问题。孩子经常会摇摇头,告诉我他不知道,我会非常疑惑,明明很难过,但是为什么就不知道原因呢?其实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
有的孩子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也有的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就为这点小事哭啊?”
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对孩子会很有帮助。孩子更容易和一个能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
3.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类似“你做得对”这样的回应方式,也许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
举个栗子:
A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你们彩排了很多次了!你说的对。她就是够讨厌的!
B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那你一定很失望。你期待了那么长时间!
孩子:是啊。就因为彩排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捣乱。那也是他们的错啊!
家长:(安静地听)
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该演什么。老师很生气。
家长:原来是这样啊!
孩子:她说如果我们好好演,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最好还是再复习一次我那部分。你今天晚上提醒我,好吗?
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对他人的感受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孩子能体会到我们的努力。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这里也考验了孩子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家长给予空间,让孩子自由发挥,或许他自己就能理出一条可行的办法来呢!
说出他们的感受
奇怪的是,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也只会难过。父母通常不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如果说第一步中的共情是一种被动的倾听,那么这里的共情就是一种主动的回应,告诉孩子他们理解孩子心里真实感受。就跟我们家孩子现在的逆反一样,每样事情都跟你反着来,比如他不爱吃青菜,我就说,这盆菜都是妈妈的,你不能吃,他就抢去一个人吃了精光。同理你越想让孩子摆脱不愉快的感受,孩子越沉浸在其中。相反,你越能坦然地接受他们不好的感受,孩子越容易摆脱烦恼。如果你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要允许家人在家里表达不满。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的时候,家长往往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但常常是我们越解释,孩子越不听。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而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是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其实这也是从站在孩子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艺术了。
有的家长非常认可“用幻想的方式满足他们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这样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说出“你很希望可以……”,而不必费力地区争辩谁对谁错。用幻想的方式最关键的一点是,让你自己放开,天马行空地去想象。虽然孩子知道我们说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但我们们很看重他想得到一样东西的渴望心情,他就会觉得很受安慰了。
还有一样,也是我在实施的,那就是当孩子非常想要一样东西,而我暂时无法满足他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们建立一个“愿望清单”,这样在你生日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他,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不仅了解他想要什么,而且还郑重其事地记下来了。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1、安静专心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
2、用简单的赐予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我看的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讲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