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春教授谈思聪书画
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在威海举办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中国画展。这场展览不仅汇聚了众多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更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让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在此碰撞、交流。正是在这次展览中,认识了威海青年画家李思聪,他主攻花鸟画一科,作为一个80后的画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上敏锐的艺术感觉,脱颖而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思聪出生于丹青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从小耳濡目染,对艺术有一种别样的情感。他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其笔墨运用既遵循古法,又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他的画作在继承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传统意境与现代情感完美结合。观李思聪作品,近观其势,笔墨淋漓,大气流贯,这使得其法在空间结构上尽显“虚”与“实”的变化,使笔墨在线、点、面、干、湿、浓、淡中交融产生别样的美感,做到了意到深处尽显其态的韵味。画面从笔立骨,从墨取韵,乃至气厚则苍、墨韵生动的意境。艺术创作一定要源于生活,这样才会使艺术产生旺盛的生命力。李思聪深深明白,画好画是对生活、对绘画技法的磨砺,更是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探索,要在生活中锤炼自己的笔墨根基,在创作和学习中不断升华和提高自己。更重要的是,他认识到中国画一定要修心,将心与画合为一体,才能将画家的真情实感表现在作品中。也正如此,他在明快而富有神韵的笔墨痕迹中抒发着他对花、草、树、石、禽鸟的情感,让人能从画中读出大巧若拙的深厚思想,从而让人们热爱与欣赏艺术。近些年来,思聪对画道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认真学习,不断对笔墨进行悟道,通过对画的创作来感悟人生。他重水墨、少设色、不落俗套。展画而读,焦墨可见风骨,淡墨如有灵性,拙中藏巧,圆中见方,观画如见其人。他时常观看吴昌硕、齐白石、八大山人等历代画师的佳作,从读画中探索大师们的笔墨之道,继而充实自己,寻求笔墨的突破。近些年来他的多幅作品被展馆、艺术馆收藏,并多次被当作重要礼品送给外国友人,这是朋友们对他的画作的认可,也是对他的人品的认可,更是对他的鼓励和支持。在我的眼中,思聪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他深知,传统是中国画的灵魂,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同时,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他的艺术之路还在继续,我们期待他在未来的创作中,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很多年没去威海了,期待再一次去威海与思聪相见。 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 王家春教授 2025.2.17 于智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