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余秋雨算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学者了,我记得我初中最喜欢的语文老师(我的文学启蒙老师)就曾经给还不懂何谓文化,何谓文学的我们推荐了余先生的《文化苦旅》,言语之间诸多赞美。大二时我也曾经看过他的《千年一叹》,最近买了一系列他的书,这本《山河之书》也同样继承了他优美富有深意,蕴含哲理的散文风格,再加上先生既读了万卷书,又行了万里路的博学多识,读来总是不经意就让我有了启发。这本书主要跟随先生行走山河的足迹,去发掘根植于该地的历史文化,并找到它们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位置,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找到彼此之间一些隐秘联系,是非常了不起的。
摘录:
1.生命,有它的本性。本性之一是聚集,本性之二是延续。
2.人类的自我安慰和相互安慰,主要办法是寻找“意义”。
3.“意义的岛屿”可以让人忘了茫茫大海,忘了惊涛骇浪,产生精神上的安全感,从而居住下来。这,便是文化。
4.在假设层次与真实层次之间,有一个彷徨层次。那里,很多智者在苦恼,在决裂,在求索,在挣扎,在批判……,文化,主要停留在这一层次。
5.处于中间彷徨层次的文化,无意中承担着两种不同方向的引导作用:或引向热闹的假设,或引向冷寂的真实。
6.我相信,不管说大说小,生态原因都是历史的第一手指。
7.自宋代之后,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已从黄河流域转到了长江流域。
8.任何文化都是特定生态的产物。
9.这种农耕生态沉淀成了一种文化心理,追求稳定、统一、保守、集权。
10.历史是山河铸造的,连山河都可以随脚而过,那历史就更不在话下了。
——《我的文化山河》
1.胜利者在拥有绝对话语权之后,总会尽力把失败了的对手妖魔化。蚩尤就是被妖魔化的第一典型。
2.黄帝的史官仓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用两个贬斥性的文字给这个已经妖魔化了的失败者命名,那就是“蚩尤”。
——《蚩尤的后代》
1.中华文明有一个好处,就是永远保持着生生不息的循环记忆。
——《西域喀什》
1.历史很漠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讲曲直,不讲感情。
——《废泉冷眼》
1.它因无比深厚而长久沉默,也许深厚正是沉默的原因,恰如喧嚣总是浅薄的表情。
——《莫高窟》
1.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进行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风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
2.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3.康德说,滑稽是预期与后果的严重失衡。
4.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沙原隐泉》
1.他想,一段树木靠着瘿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
2.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
——《黄州突围》
1.残忍,对统治者来说,首先是一种恐吓,其次是一种快感。越到后来,恐吓的成分越来越少,而快感的成分则越来越多。这就变成了一种心理毒素,扫荡着人类的基本尊严。
2.与杀相比,流放是一种长时间的折磨。
3.康熙时期的诗人丁介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
4.在统治者看来,中国人都不是个人,只是长在家族大树上的叶子,一片叶子看不顺眼了,证明从根上就不好,于是一棵大树连根儿拔掉。我看“株连”这两个字的原始含义就是这样来的。
5.第一流人才可以受尽磨难,却不能让磨难超越基本的生理限度和物质限度。
6.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宁古塔》
1.人类成熟文明的传承,主要是靠文字。
2.一生都在忙碌的所谓公务和事业,很可能不是你对这个世界最主要的贡献;请密切留意你自己也觉得是不务正业却又很感兴趣的那些小事。
——《风雨天一阁》
1.我认为,世界上的艺术分三种:一种是“顺境挥洒”,一种是“逆境长叹”,一种是“绝境归来”。
2.齐白石有一段话,使我每次想起都心头一热。他说:青藤(徐渭)、雪个(朱耷)、大涤子(原济)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
——《青云谱》
1.上海人的心理品性,我想先讲三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个体自由为基础的宽容并存。
上海文明的第二心理品性,是对实际效益的精明估算。
上海文明的第三心理品性,是面对国际的开放型文化追求。
2.上海人的精明估算,反映在文化上,就体现一种“雅俗共赏”的格局。
3.他们有一种天然的化解功能,把学理融化于世俗,让世俗闪耀出智慧。
4.上海人的眼界远远超过闯劲,适应力远远超过开创力。
——《上海人》
1.因华贵而刻板,因刻板而极端,因极端而盲目,因盲目而依赖,因依赖而低能,因低能而无措,这似乎是一种必然。
2.历来,与极端文化信仰相比,反倒是世俗和务实更有生命力。
3.考古学上的“文化”,是指由实物遗存证明的人类在地点和时间上的生态共同体。
4.由此可见,考古,是现代人对于自己邈远身世的大胆追寻,借以遥想祖先为什么要有文化的原因。
——《考古上海》
1.天下灾难的发生。各有原因,而共同的结果都是破坏平常和宁静。
——《江南小镇》
1.发达是一种聚集,聚集是一种重复,重复是一种规范,因此极有可能失去文化真正的独立性。
——《伞下侗寨》
1.在一般意义上,家是一种生活;在深刻意义上,家是一种思念。
2.蒙昧往往有朴实的外表,野蛮常常有勇敢的假象。
——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