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存在较大问题。我们教的方式和生活中语文不一样。分析总结的机械形式属于传统方式。千篇一律,套路化教学。“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学改革已经对它作了否定。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魏书生“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课堂教学六步法等创新探索。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过于注重形式,让语文具有套路化的嫌疑。应该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方式。
有人称:“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不见有像模像样的知识。”
问题:教学内容重要并不意味着教学形式不重要,当教学内容确定好之后教学形式显得更重要。
(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一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比如文章的主题和形式,主题是什么,主题之下用了哪一种形式来呈现。——诗歌,散文,小说,倒序,以小见大等)
题材吁求形式,形式征服题材,并赋予题材以艺术生命,从而在形式与题材的辩证矛盾中,生成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
教什么?怎么教?
一,小说教学
1,文本形式论
问题:小说除了人物情节环境,没什么可教。
对策:根据不同小说类型(情节,心理,荒诞)
分析,这三类小说三要素都是存在的,没有完全脱离,而是一种隐化。
2,叙事学视角论者
根据叙事学的理论去重构小说的教学内容,进而重构教学内容。叙述视角的全与限,叙述时间的显与隐,叙述情节的情与理。好懂和管用。
深入了解理论,然后浅浅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地讲解。
小说就是三要素。
文本内容,谁,自身表现和人物关系,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目的,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阅读的时候便于把握基本信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是解题,选自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材料场》
二,由人物分析带动情节和环境的分析
设题:从风雪山神庙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林冲言行来分析其心理发生了何种变化?此时,他的身份怎样?
在以上四个点中哪两个十分关键?
为什么主要人物会聚集在这两个地点。
3,通过分析作者的态度来探究课文的主题。
作者对林冲,陆虞候等人的态度怎样?他借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
(一个例子就把小说教学说明白了,超级赞,致敬大师)
二,诗歌教学
出现的问题:教学生寻找意象,体会意境,揣摩情感,品味语言,总结手法,探究主旨等。
问题:1,在确定诗歌教学内容时,没有区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不同,且过于强调“这一类”,只重视特殊文体的静态的形式知识的学习。2,在安排诗歌教学过程、运用教学方法时,一味提倡反复诵读,涵泳,或一味地切块串讲,或形式上读讲结合而实际上读讲分离。(怎么解决?好像就是这样讲的)
一,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其语言的私人性,模糊性,多义性以及作者情感的隐秘性,甚至音乐性。
二,诵读的含义是什么?
通过声音表达自己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音,义结合)
初读,再读,三读。疏解的读,逻辑的读,审美的读。将对语句的理解和语音的高低、停连,快慢结合起来,并注意变化。采用个人化的抑扬顿挫的方式读出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趣味。由集体读到个人读。
一,初读1,集体读(正音,读准字音,断句,正确停顿),2,个体读(板书,初读,问,好不好,美不美,美在哪里?)
二,再读1,读想2,读写:写得具体一点
散文教学,散文的分类。跳脱的结构和陌生化语言。为什么不写父亲的眼睛,如果写会是什么样子?用一个比喻说说对父爱的理解。不愿意向儿子示弱。
《威尼斯》一文有没有明确的,连贯的游踪?朱自清有没有用大段的抒情文字起。跳脱的结构,情感的浓烈,语言的陌生。没有明确的结构,跳脱的结构。来表现独特深入体验。
散文诗没有明确的结构,跳脱的结构就是特点。初级是欣赏性阅读,理解主题视野,二级是反思性阅读,阐释解释视野,三级是历史的阅读,应用触发视野。
戏剧教学
1,把戏剧当小说,分析三要素
2,把戏剧当散文,进行文本细读
3,把戏剧当语言研究或口语交际的材料
戏剧知识,作者生平,理清情节结构,把握矛盾冲突,问题引领,人物评价,归纳主题思想,鉴赏戏剧人物语言。
戏剧的特点与教学
这里的语言不是一般的叙述,描写而主要是人物的会话;情节不是一般的故事始末而是人物之间的冲突;这里的人物并不是可以塑造出来的对象而是作为会话的发出者,冲突的制造者出现,这些人物之间的会话和冲突又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展开的,更何况,戏剧在表演时呈现的就是一种空间艺术。
总而言之,戏剧是一种在一个空间里用人物会话表现冲突的艺术,戏剧的三大要素可能是空间,对话和冲突。
教学内容,引入空间维度,寓居空间(人物寄居的空间),人物冲突的历验空间(场域变化)布景的景观空间(对人物或情节有重要作用的道具),社会空间(反映的社会现实)
以会话为抓手,关注冲突。
以《雷雨》为例
空间:客厅,重逢,窗户,新旧
会话:独白,对话,聚谈
冲突:性格、阶层、命运。
所有的人都想打开窗户,阶层导致
《三块钱国币》
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论题,意图,理解,批评,讨论。
论证是否严密,议论文教学和议论文写作的区别。
从论点入手,批评论题,论证,论据,意图。
批判性阅读,也就是用脑思考,为什么这样写?
从意图入手,讨论论题,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要看背景。
说明文教学对策,应该重回说明文的阅读目的是获取信息的原点,建构一个获取信息,读写分离,问做促读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型。字词问题弄清楚。任务情境。一,提问,讨论,解答。
分析议论文也要打开思路,重新解读。
说明文写作重在说明白,说明文阅读重在运用阅读策略将文本弄明白。获取信息,读写分离,问做促答,设置任务情境。
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借问题的设计获取信息。问什么教什么。拓展的很宽。(主要的问题是动脑筋)
应用文教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应用文是一种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去写作的文体。知写,不是学写,只是懂得写作的方法和要求。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
文言文教学的问题
语言和艺术两张皮,串讲翻译枯燥,违背认知规律。朗读背诵脱离实际,忽视现实情况。
基本文言词汇和现象。文学的手法应该是自然而然获得。
不这样,那么该怎么样?
对策,重回言本味,建构一个以言为本位的文言文教学。
资源,文体,要素
原文重现,评点引入,同类比较,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其实就是更深入地备课,充满认真的研读和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
阅读教学设计,实施遵循的五大原则。
一是读写分开,阅读教学教阅读策略,写作教学教写作策略。
二是关注这一类,兼顾这一篇,模型
三,文本阅读过程,学习认知过程,和教学过程三者基本统一,读完即学完。
四,注意专家,编者文本,学生教师五结合。
五,形式由材料和对象决定。
中国大学慕课《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张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