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17下午
“读库六哥”张立宪
儿童的成长是不可计算,不可设计,不可预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偶然性和模糊性。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成长,但教育却常有种豆得瓜式的意外收获。
家长不应该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读书,别的什么事都不用管。”这样只会让孩子把读书当作不去做其他事情的保护伞和挡箭牌,仿佛有了这个堡垒,他就有了可被赦免一切责任义务的特权。
我们现代人赢就赢在,输也输在专注力上,这与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精力分配能力息息相关。
世上有三种人不能惹――医生、老师、公检法,虽说这是笑谈,但也反映出这些职业的人生活在强弱分明的环境中,比较容易说一不二、颐指气使,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我的性情超越职业的影响。
与人相处,时时义正辞严,针锋相对,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对亲近的人尤甚。
2017.7.17晚上
“憨直忠愤”梁卫星
我们的知识应该基于生活,原创得来,与生命融为一体,而不是外在于我们生命的冰冷硬壳。学问只有融进骨血,才能对生命起作用,和生命有关系。
知识原创,即自我生命创造。
语文课堂的全部尊严在于文本解读。
上课时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只是形式上的对话,实质上并非真正的问对。
读散文就像是破案。读者是在侦探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2017.7.18晚上
“宇宙男神”范美忠
很多学者研究时都是把生命游离于文本之外,单纯进行碎片式拼凑式话语操作。他们的个体意识,尚未真正觉醒。他们习于把文本当作学术对象,而非与之生命发生切己联系的存在。
在“作茧自缚”的“变态”过程中,人的灵性生命在悄悄生长。茧太薄,则无法与外界隔离,切断与他者之间的联系,无从保护自身;茧太厚,则会有局限于小我个人主义,无从突破的危险。
〔庄周梦蝶〕释义:
观察自然中的所有事物皆可悟道。
真正的思想要对时代的基本前提进行重新思考与重估。
庄周梦蝶的过程其实是消除主客体以及自我内部的分裂对立的过程,也是精神破茧而出,灵魂获得自由的过程。
[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天籁之音]释义
道就是让天地万物成为各自他们自己的力量与源泉。
“身如槁木,心如死灰”是修道达至极高境界的体现。“身如槁木”是指一个人已经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感官欲望和自如地关闭自己的生机,“心如死灰”是指一个人已经摆脱了妄念而达到如死灰一般一念不起的心理状态。如此,灵魂就能彻底摆脱身心的拖累与道同一,这就是灵魂出窍而神游太虚的状态。“至人无己”就是通过“丧我”而归道。
――摘自范美忠老师《莫若以明》一书
[相濡以沫]释义
生命的自由、滋养和满足远胜于互相的捆绑、压榨和索取。爱就是各自独立,不断给予,让双方都愈加充盈。
2017.7.19早上
网课女神史金霞
补课不应该单纯解决分数问题,而更应观照孩子心灵精神的成长。
只要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闪着光,这样的日子就没有浪费生命的馈赠。
开会和监考的时间可以干些什么,听由浪费吗?为了不成为应试的机器和帮凶,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尽己所能挖地道,以期有朝一日获自由。
不要把体制当作借口,每个人都是体制。我们要在有缝隙的地方做事情,生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
2017.7.21早上
小语名师闫学
扪心自问,受限制受束缚的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改变的空间和可能吗?不再抱怨自己的无力感,立足自己所处位置,努力地得尺进尺,得寸进寸。
我们可以把绘本作为语文教学的优质课程资源。
2017.7.21下午
教育戏剧学员点评
作为比家长更懂教育的老师,不要再把“问题学生”推回到“问题家长”那里去,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绝望和走投无路。把孩子的缺点捅给家长,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出卖和背叛,只能造成失去信任,甚至引发仇恨的结果。
2017.7.22下午
小语名师窦桂梅
我们阅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侧面不断寻找“我发现……”的宝藏。
教师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和雪中送炭。我们可以把学生课堂发言的关键词体现在黑板上,在总结时用完整的句子串联起来,巧妙地将它们当做现成的课程资源。
惠特曼在草叶集中写道:“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反问自己:家长把孩子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又给了世界一个怎样的孩子?
清华附小班主任
老师怎样对待犯错的孩子,是把他推到一边还是尊重接纳他,其他所有的孩子都看会在眼里,记在心上。
真正的爱,是尝试着走进一个儿童,了解他。
2017.7.23早上
卢志文校长
再炫目的虚拟都无法代替最朴素的真实。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不能舍本逐末。多媒体,其实只有视听两种知觉,真正立体丰富的感受还应调动嗅味触和直觉等多种感官。
再多辩论式、演讲式的语言表达训练都比不上设置真实情景,让学生练习表达。
课有定则,教无定法。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设置课堂的流程结构并非死板僵化,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用知识是巩固知识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可以让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把一天所学教给父母,并自己出题检测他们学会了没有,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复习的热情,还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才是教学中最主要的因素,如果学生不自主,老师再苦口婆心,诲人不倦,最终效果也是徒劳、白费。
2017.7.23早上
李勇校长
在研修班里,我们彼此点燃,相互照亮。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
聚似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问对的精神就是大胆地批评、质疑、拍砖。
个人思索感悟
问题一:为什么会出现老师讲得好,而学生学不好的情况?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由于在实际中师生掌握的信息量和生命阅历储备,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对等,所以如果直接给出结论,会造成包办理解、代替思考的后果。讲课并非是为了展示炫耀教师自身的博学多识,而是为了学生能够逐步切实提升能力。《学记》曾说:“道而弗牵,学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们应该把最后一步留给学生自己求得,才能让所学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问题二:这次培训对你有怎样教学上的启示和思想上的改变?
在教学上,我感到非常地自责和惭愧,之前我对班里的孩子还是不够尊重,常常发火。并没有做到像窦桂梅老师那样,“让学生站立在学校的正中央”,自由地舒展个性。
在思想上,我需要在更加广博地阅读书籍的同时,多积累名师优秀实录课例,并且不断总结实践,在批评和交流中成长。
补记:
这次的听课笔记整理,完全是看着本子上培训时写的的笔记关键词,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老师们的大概意思连缀成句,再用手机语音自动转换文字功能完成的。手机的这个功能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非常棒,强烈推荐!唯一的问题是:对于范老师的思想,这台机器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语音转换的文字基本是乱码,最终只好一个字一个字地手敲。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的也没懂,只得又翻开《莫若以明》摘录了部分章节帮助理解。
最后,在此,向问对教育的各位老师表达我深深的敬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