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小常的妈妈第四节上课时给打电话说小常刚才给她打电话说不想上学了,原因也没说,她妈妈只好向我了解情况。
刚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是一头雾水。上午前两节我在班里上课时他还好好的,并没有什么异常征兆。怎么刚过了一节课就出现问题了,难道是第三节课堂上出现了问题?这样正猜测时,生物老师来我们办公室找我反映问题。
上午第三节生物课时小常由于废话多,生物老师多次提醒无效后让他站到教室后面,结果他竟将自己的桌子一起搬到了后面和小陈成了同桌。(小陈是由于上英语课时废话多,我让他把桌子搬到最后面以示惩罚)。生物老师见他这样便说他了几句,结果他却和老师当堂顶起了“牛”。而且第三节下课便给他妈妈打电话说要回家,不想上学了。
小常这孩子,心肠直,脾气躁。吃软不吃硬。平时犯了错误时,你如果直接批评他他会更听不进去,但如果心平气和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便能很会平静下来,认真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主动向你承认错误。正是抓住他这一特点,在处理他的问题时,我总是先“冷一冷”,等他平静后我们之间的沟通便会顺畅无阻。
午餐后进班,我看到他的桌子在后面,故意装着不知道地问道:“你的桌子怎么跑到后面去啦?”谁知我再问时他竞呜呜地大哭起来。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问他:“是谁给你委屈受啦?”他摇头说没有,只说自己不想上了。“好好的怎么突然不想上了呢?”见他不吭声,我便转换了谈话方式,采用"情绪三明治“法与他进行沟通,最终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上课时认真听课。
作为班主任,面对班级几十个孩子,要想与每个孩子都能达到满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喜怒哀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帮助。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采取“铁腕”管理,有些孩子更适合和风细雨教育方式。 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单一的管理方式并不能让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只有用心用情,抓住不同孩子的软肋,采用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才能让沟通更有效地进行,也才会让教育绽放出更加精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