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流连宴席,一场小范围的亲情盛宴,就觉得甚慰人心。
要知道,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是与世隔绝的状态,当然我也有给养,只不过,这些来自大自然,来自文字,音乐,都是个人视觉或感触的独自旅行,既孤独又丰富,但很明显和现实有一定的疏离。直到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法感受给养,变得焦躁和干瘪,然后领悟了各种思想精髓,比如: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比如:云在青天水在瓶。然后,我决定,彻底的解放思想中的自主想法,每天像面对盲盒一样,去发掘未知与惊喜。这些,都不能与世隔绝。
而且,反观自身,很明显由于境遇和社会关系的转变,交际圈子严重压缩,类似情况的,长此以往,信息交流与输入会因为严重短缺而导致认知全方位的倒退。而且反观大环境,十八线城市的青山秀水与信息贫瘠是并驾齐驱的,好是真的好,缺憾也真是缺憾。所以,于内于外,都能唤醒一种缺失感带来的警醒。所以,是时候找回对应的频道,珍惜宝贵时间,进行各种补给。
社会交往与活动,其实是可以加强感受的叠增的,哪怕自主意识为之不屑的,但怕就是怕这种不屑。信息通达的今天,自己的喜好极其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很多软件已经围绕人的心理与喜好在围困与入侵人的视野和内心。看看我妈的手机,各种推送都是契合她的关注点的,而我的手机,肯定也是我的。由此我常常天马行空的搜索各种内容,不知道挑战软件智商极限的行为,是不是就是自身弱智的体现。所以根本的改变方法是,既有自己的主见,也有随机的涉猎。比如看书,会有自己的书单,也有偶然翻开的书页。人脑不能是机器,没有固定设置。际遇也是,学习也是。如果都是机器人,那该多没意思!
已经感到局限和饥饿,已经感觉变化的来临。当然也会有很多问题的困扰,遇到困扰,人脑就应该变成机器人的解题模式,是的,这时候的机器人大脑,理性又冰冷,非常的适合,解决困扰。对于机器人来说,所有的困扰都是一个个待解决的问题而已,而已。这是人类迷人所在,也是脆弱的来源。这是机器人不屑的,也是意识来源与展开的一部分,是人类无可替代的关键部分。有利有弊,但要自知。
我希望我的头脑是开放的,自身是百变的,有时理性模式,有时感性模式,有时是孤僻的蜗牛,有时是疯狂的兔子,但总归是一个好奇的海绵宝宝。总的来说顺势而为,随机应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