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盖自天降生民,则莫不与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馀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外有一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法其义,及孟子没有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乎其间,。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釆尔辑之,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越,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

淳熙己酉二月甲子,新安朱熹序。

若干年前,我就买了这本朱熹著的文白对照1992精装版《四书集注》。读过多少回,抄过多少回,又半途而废过多少回,又放下过多少回。还把它让闺女带到意大利去学习,不知道她从中收获了多少,回国后她还给了我。突然看到了《孔子遗书》,甚觉奇蹊跷,不解。那不行,必须翻翻《四书》了。以上抄录了朱夫子《大学》序,先套朱夫子亲近,再来读曾老夫子的《大学》,似有所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篇明义,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世上并没有一往无前的事,冲到山峰之上,再冲就是悬崖。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界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了秘密,秩序,有秩序,就要顺应大自然的顺序的规律。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读王阳明从早到晚拿竹手来格,盯得头昏脑涨并没有格出个东西来。我们今天知道,自然科学有自然的规律,而社会发展亦有其发展规律。甚至于人类社会如何架构、组织、贯穿于法律、道德,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谐共处的目的,都是学问。当然此处的“格物”,应该是道德的自修,超越自我,将一个大我光大,将“我”定义社会属性的我。去痴去颠去狂,去贪去嗔去不仁。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至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反来复去,讲一个做人的终极问题,做个什么样的人?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说是修身后可抵达,如何抵达呢?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渲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渲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补之,曰:“所谓至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这段朱夫子自制的,以穷一物之理穷天下之理,若混沌初开,科学并无分门别类,茫茫宇宙,世间万物,礼会发展,人文哲学,似可穷而未必可穷也。放在现代,似乎各门类皆找到了当今所能认识的规律,进步了很多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之,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物,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家。修身,脱开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小到小我里走不出来,己所不欲,吾行吾素,成家也是问题。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天下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门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非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茹,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一个人是有修养的,进而一个家庭是有修养的。进而以此循诱国人。此番没有考虑如何架构国家及其国之长远。家国天下,并未考虑国家是谁的国家,其实也跳不出国君占居土地和人民。春秋时,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武王伐纣后,实行了分封诸侯,井田制,实质上都是周家一家的。不论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正因为多国之间有分割又有联系,因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人才可以自由流动。比如孔丘先生可以带着一帮弟子可以周游列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学术出现了门派,学术竞争的环境宽松。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为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伤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比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巜康诰》曰:“惟命不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矣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同,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民之所恶恶之,民之所好好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之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不蓄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闻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蓄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域中有四大,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是天地间存在之人,此之谓抽脱而出之人也。仰而望天,俯而察地,要一家和大自然又斗争又统一,将全体人民置身天地大舞台在大自然中生存和发展。人又是一个具体的人,于是人群中的人,必面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相处。正心,诚义,即是修身也。人类从原始社会走过来,必是全体团结协作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的社会属性就是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分子。既为分子,必须有全局观念,有人类整体观念。既要考虑自己生存,又要在此过程中担当社会责任,有为人群服务的思想。其次是能力。修身,即是自觉克服自私自利,为种群贡献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204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091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548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657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89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54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02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16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61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51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77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97评论 5 34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06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98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19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38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27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