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乎道则明于理。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至若风之邪气,与阳明经入胃,循脉上至目之内眦,在其人之肉厚而肥者,则腠理密风,气不得外泄,久之内郁为热,则为热中而目黄矣。
若其人肉薄而瘦,则腠理疏,风气仍复外泄,泄则胃虚而作寒,久之阳虚阴盛,则为中寒而泣出矣。
热中、寒中之证,以人肥人瘦定之,更以目黄目泣验之,夫岂有难解者乎?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风之邪气有与太阳经俱入者,太阳为诸阳主气,故风中是经,则必自风门而入者,遂以行诸脉俞,是以流行于诸脉之俞分,散于分肉之间,直与卫外之气,两相干犯。
其道如不通流,则风寒凝聚于分肉之间,积久为患,故使肌肉愤,疮痈遍体,而有疡毒之患矣。
兼卫气为风气所干,即有所凝滞而不行,故其肉亦有麻木不仁之证,虽冷热痛痒皆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