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乎道则明于理。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黄帝曰:风之伤人也,宜无不一,而见证竟有为寒、为热以及为热中、为寒中,甚至积久为疠风、为偏枯,并有别寒、热、疠、枯而各立一门,以为之风也者,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而至于五脏六腑,各有传变,各有病名,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岐伯对曰:风气之中人也,始则皮肤受之,然其时仅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虽受其邪,为患犹小。
不知风也者,善行而数变者也。久之,感于阳,腠理一开,风气即乘之而外泄则洒洒然而作寒矣;感于阴,则腠理闭,腠理闭风邪内入,即乘之而内着,则热郁而作闷。
且其寒也,阴气凝,胃则少食饮;其热也,阳气伤血则消肌肉。久之,寒热交作,故使人怢焉而忽忘,慄焉而战惧,阴阳两邪交相为患,以至其人不能饮食,故名之曰寒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