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疑“脱缰野马”
文/杨乐生
脱缰野马,也称野马脱缰,这是一个组合词,不是某专家所说的是成语。此词本意是说野马脱离缰绳,无法驾驭。引申为事物脱离约束,无法控制。此语见于《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脱缰野马,州府辟命皆不就。”说王长文少年时以才学而出名,但像脱缰野马不受约束,连州府征召他都不去应征。
渐渐,这个组合词还引申出更多意思。一、可表达一种自由奔放、不受束缚的精神。
二、 强调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态度。三、展现强大的动力和决心。
四、展现霸气和自信。
“脱缰野马”的引申义以褒义居多。
乍一看,这个组合词不管褒贬均无任何问题。但经本尊仔细推敲后,便思考出问题来了。
试问:既然是野马,又咋个可能有缰绳?既然没缰绳,又怎么去脱离缰绳?
看来,书生闭门造车,会造出许多笑话。房玄龄误导了后辈一千四百多年。房玄龄一介书生,别说野马,可能连战马、运力马、劳作马也没见过几匹,凭空想出野马有缰也就不奇怪了。本尊纳闷的是,为什么后辈就那么尊重先人?为什么一千多年竟然无人置疑?
但愿拙文不会被那些一味信书、绝对尊祖的人斥为“钻牛角尖”。当然,本尊笃信约定俗成,无意也没有能力改变习惯用法。有反驳者请嘴下留情,别骂本尊“吃饱了撑得慌”。
(540字)
2025.3.4凌晨3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