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读完一篇小说,我都会去思考,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以及他如何去表达他想说的,不过,思考的过程往往并不顺利,反而写下来更有利于思考的持续和逻辑的衔接。我渐渐意识到,写作是能够带动思考的,这大概又是写作本身的一种魅力吧。
《肥皂》这篇小说我是边吃西瓜边读完的,说来也觉得听好笑,不过倒也一点不妨碍我读小说,倒是一种享受。
鲁迅先生取名“肥皂”,足以证明肥皂在这篇小说中的价值。事实上,整篇小说的叙述就是围绕“肥皂”来写的。小说先写送肥皂,然后是买肥皂,最后是谈肥皂。
01送肥皂
小说开头写到主人公四铭送肥皂给妻子四太太,本以为要塑造一个会关心妻子的角色,岂料情节一转,四铭突然开始没头没脑地教训起了儿子学程,读到这里时读者就会非常迷惑,四铭这是怎么回事,但通过四铭的训言中又进一步塑造了他的人物形象,我们大概可以领悟到,四铭曾经也是一个受过新思想新文化教育熏陶的人,有着进步的理念,只不过如今却开始反过来抨击新思想新文化,传统封建的思想理念又稳固在他脑海中。
02买肥皂
小说接着才给我们解开了四铭训斥儿子的原因,这时候就写到了“买肥皂”的情节。原来,四铭在买肥皂的时候收到几个店里学生的嘲讽,骂他是“恶毒妇”,他才气急败坏地问儿子这是什么意思。我在读四铭叙述被嘲讽的细节时,觉得似乎并没有什么不正常之处,四铭在挑肥皂,按他自己的话,固然是噜苏了点,但是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会如此,很正常,那么学生们的嘲讽确实是不合适的,也难怪四铭要生气。只是既然如此,鲁迅先生叙述这个情节又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四太太揭晓了答案,原来四铭买肥皂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街上被大家传闻的“孝女”,他也在街上看了很多孝女,听到别人说轻佻话即如果买两块肥皂洗一洗孝女,肯定好得很。四铭表面上义愤填膺地批评这些人,但是自己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去买肥皂。这个细节实在是好评,通过四太太作为女子的敏感的神经去暗示读者事实的真相,再联系开头特意写到四铭看太太脖子的细节,才让读者恍然大悟,而四铭之前的所有关于女子的言论也进而塑造出了四铭虚伪的道学形象,表面正人君子,其实内心龌龊不堪。
03谈肥皂
最后的“谈肥皂”的情节,其实是一个种升华。如果说只塑造四铭一个人的虚伪的道学形象,那么写到买肥皂和四太太的揭露即可,但是接着鲁迅先生又安排了谈肥皂的情节,这个情节里,增添了一个人物,即高声有名的何道统,两个人相谈的过程中,便提到了“肥皂”的事情,结果道统不但不严肃批判,反而对此哈哈大笑,并让四铭去买肥皂,这便立马也撕破了道统本身的文人雅士的形象,而鲁迅先生命名为“道统”也无不构成一个反讽。结尾提到“肥皂”被报纸录用,更是极大的一个反讽。分析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鲁迅先生不只是要塑造四铭一个人的形象,而是将那些封建礼教下的正人君子的虚伪面目都揭露出来,给予批判。
而这个批判,不动声色,在反讽中不断加强批判效果,可谓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