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4.11.28,早上8.45,记录昨天上课。
昨天上了一节设计课,学生根据前期的调查情况和制定的小组目标,开始设计灯光方案,我们先一起讨论形成三点设计要求(独特创新、功能实用、细节丰富),接着老师问学生其中哪一个要求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学生说“独特创新”,于是我们就一起开始活动一,小组讨论最想凸显的项目目标。完成活动一后,学生在小组合作开始设计灯光方案。
这是修改后的版本,因为在之前的试教中,学生并没有特别显示出自己小组的特色,因此把第一个环节修改为凸显小组的特色的讨论。
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环节就非常鸡肋,专家就提到,活动一学生反应并不好,而且学生可以说是没有get到老师希望达成的点,说明学生没听懂,没明白。
这里就让我很困扰,我希望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在自己小组的目标中找一个特色亮点,然后围绕这个特色亮点来头脑风暴实现方法,但是如何表达我想表达的呢?
第二,专家也提到,需要回到灯光工程设计真实的样貌,按照真实做事的流程去和学生一起做,最开始勘察现场,然后描绘一个概念图,接着逐步细化落实概念图形成草图和工程图,最终落地。
那么我这节课是在哪个环节?
从我的理解,上次活动中,学生形成的项目目标,是概念图,对小组希望达成的灯光提出小组的一些初步构想。
而这节课是,在初步构想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形成草图。
而第一个活动,则是希望在设计前,提出自己小组的一个“设计理念”,作为小组的亮点,也作为小组实施草图过程中的方向。
但这里又存在问题,设计理念是设计目标的更进一步抽象,难度更大,而学生最能说的,是最接地气最实际的点状的设计,所以在设计时,是否需要将这个放在课堂中?还是应该在前一次设计时,就提出“设计理念”这个东西,让学生回去先进行思考,但是这个也需要专门的课时去讲,才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发展。
所以如果这节课需要达成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在以往的其他课中,已经对设计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也能围绕一个目标,将设计理念落地到图纸或其他成果上。按照这个思路,学生在学校课程的中,设计制作这个目标里,就需要有年段递进的有关“设计理念”“设计图纸”“设计产品”之间的内容呈现,否则到达五年级时,学生无法更好的用这些能力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