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爷爷出生在老汉口偏远农村一户穷苦人家,太爷爷只靠一块薄田养家糊口。爷爷五岁时,太爷爷挑着一担粮去五十里外的镇上换钱,一夜未归,第二天家人沿路去寻,才找到他倒在山林途中打了霜的尸体,据说是被山匪害死。
此后,失去支柱的太奶奶带着十三岁的姑奶奶和五岁的爷爷艰难活命。在那个靠男人和力气过活的年代,家里没有男人,艰难可想而知。因孤儿寡母势弱,爷爷和姑奶奶从小受到漠视和欺负,身为姐姐的姑奶奶在那些压迫的力量下成长得倔强不屈,而爷爷在姐姐的庇护下反倒形成温吞寡言的性子。
直到16岁,姑奶奶出嫁,凭借太爷爷死后成长的一身胆气和气势迅速在夫家站稳脚跟,将生活打理得日渐起色,顺便还拉着爷爷一把,帮着爷爷娶妻生子,照拂后代,直到去世。
在那样贫苦困难的几十年里,爷爷先后生了四个孩子:大伯、姑姑、爸爸和幺叔。没有任何经济基础,日子过得并不见好,没有一砖一瓦,晚上叔伯们都是厚着脸皮去别人家蹭住,靠着米糠稀粥过日子,小叔差点被饿死送人。能够艰难的活下来,叔伯们说都是靠姑奶奶一点一点接济。
那时的姑奶奶,不仅是夫家的当家主母,更是爷爷家的顶梁柱。姑奶奶大概是那段艰难的灰色历史中,一个传奇而伟大的存在。以致去世多年后,我们孙辈依然能够从长辈们口中听到她的过往事迹。
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姑奶奶和爷爷牵绊扶持着走过了他们的一生,留给子孙们的,除了贫苦生活下的那股韧劲,大概就是缄默而温暖的亲情力量。为什么是缄默的?因为那些年的贫穷困苦,大概无法用语言来平复,只能用一担米粮或一斤果肉来填充受累的心窝。
家里的叔伯和姑姑们在被穷苦缠缚的时间里努力的挣扎解脱,吃过亏,受过埋汰,一生只知道埋头苦干,不懂得变通,后来都长成了吃苦耐劳的韧性,也留下了一身不屈的倔劲。
从爷爷到爸爸再到我们,在祖孙三代的延续成长中,慢慢解脱着那道穷苦的枷锁,在这漫长的近百年的时光演变里,促使和见证我们成长的,大概就是每个人,每个家庭之间,那埋藏在食物里,无需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缄默而温暖的情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