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寺庙改学堂。
山东某村有一个观音庙,只有一个和尚。
新年某一天村中的校名在这里商量“闹龙灯”的事,这个时候庙外来了一个人。
姓夏。职位是总甲,就是负责官府分配的一些捐税和劳役。比再家务农的农民略高一些,主要是帮知县老爷们上县下乡的跑腿。
这位夏总甲,和大家寒暄了半天,才说到了闹龙灯的主要事宜,最后就是大家分摊出钱,把这事儿办起来。
紧接着又说了一件事儿。
决定把——寺庙改成学堂,并请了一个姓周的先生,为村里的孩子教学。
02.不吃荤的呆秀才。
这位周先生虽然是请来个老师,却并没有中过秀才。在这次宴席上,同村的人请了一位已经中过秀才的梅先生,陪坐。
二人见面后相互谦逊礼让,迟迟不肯入座。
眼看鸡鸭鱼肉上了一大桌,周老师却一口没吃。
周老师说“实不相瞒,我是常年吃素的。”
梅先生念了一个笑话。“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
梅先生明摆着是讽刺,他却说是为了他好,周老师并不计较,更显得大度。后来就走马上任,开始了教学生涯,任劳任怨,虚心教授。
03.风雨客停船。
这一天周先生正准备出门散步,不巧此时下起了小雨,周先生便回到屋中欣赏雨景。
只见一艘小船冒雨前行而来。
随后从船上下来一个约30多岁的年轻人,原来是一位刚刚中举的——王举人。
二人细聊之后,才发现彼此都有相熟的朋友。而且周先生还读过王举人的文章,对他的才华非常敬佩。
王举人说“那篇文章说不是我做的呢,却也不是别人做的。”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在考试共院里,怎么也无法下笔,不知不觉竟睡着了,梦中有五个青脸人,其中一人拿着笔在我额头上点了一点。后来又有人拍了我一下,说“王公请起”
等我醒过来发现空白纸卷上已写满了锦绣文章。
04.流言蜚语。
这个时候,周老师的一个七岁学生叫荀玫,送仿来批,也就是前来交作业。
紧接着这个忽然从风雨中冒出来的王举人又说了一个梦。
“今年正月初一,我梦见会是榜上我的名字自然再上,您猜猜第三名叫什么?
叫荀玫”
“谁知道竟然和你这个七岁的学生正好同名呢?”
“难道就是和他同榜 ,可见这梦也不全是真的。 ”
谁知道这件事儿进一传十十传百,荀玫一家沦为了众人笑柄。
坊间舆论,栽赃嫁祸。
“谁说这是王举人亲口说的,这是周先生看着荀家,比较有钱,故意阿谀奉承,你看平日不总是往那个庙里送些点心粮食么 。 ”
因为这点事,加上周先生不善于人情世故,不久之后就失业了,还好他的妹夫此时前来相助,请他去城里帮忙管管账。
【瘫子掉进井里,捞起来也是坐着。】
周先生这样想着便进了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