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法工作查摆问题当求精准,拒用“万能模板”

在基层政法工作的作风建设中,查摆问题是推动工作改进的关键环节。然而,现实中存在的“万能问题”现象,如“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服务群众不够主动”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表述,看似涵盖全面,实则空洞乏力,根本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更谈不上有效整改。这种“万能问题”的背后,是思想上的惰性和责任上的懈怠,对于以精准严谨为生命线的政法工作而言,危害尤为深远。

查摆问题贵在精准,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具体工作场景,聚焦政法工作的特殊性和个性化需求。例如,在案件办理中,不能笼统地说“办案效率不高”,而应具体到“某类刑事案件补充侦查环节耗时过长,平均超出规定时限3天”;在矛盾调解工作中,不能泛泛提及“群众满意度有待提升”,而要细化为“针对邻里宅基地纠纷的调解,当事人二次投诉率占比达15%,主要因责任划分条款表述模糊所致”。只有将问题精准到具体事项、具体环节,才能找到症结所在。

精准查摆问题的难点,在于打破思维定式,避免用共性问题掩盖个性差异。基层政法工作涉及面广,不同岗位、不同地区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比如,城区派出所可能面临“接警后现场处置效率不足”的问题,而偏远乡镇司法所更可能存在“法律文书送达渠道单一导致时效滞后”的困扰。若都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来概括,就会忽视地域差异和岗位特点,让查摆沦为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一线调研,与干警、群众面对面交流,从具体案例中梳理问题,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拒绝“万能问题”,要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查摆机制。一方面,在问题清单制定时,要求结合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行“一案一查”“一事一议”,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具体的案例支撑和数据佐证;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评估,邀请法律专家、群众代表等对问题清单进行评议,对表述模糊、指向不明的“万能问题”坚决退回重查。同时,将问题查摆与整改措施同步考量,若某个“问题”无法对应具体的整改方案和责任主体,就说明该问题尚未查准,需要重新审视。

把精准查摆问题作为心中的镜鉴,意味着要以较真碰硬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问题。就像在案件办理中,我们会对每一份证据反复核验、去伪存真,查摆问题也应如此,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只有让每一个问题都精准画像、靶向明确,才能为后续的整改提升打下坚实基础,让基层政法工作在不断解决真问题、硬问题中实现质的提升,真正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