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元节

文/日月

今天周六,又逢中元节。

根据当地区域性的习俗,这一天都要给过世的亲人送纸钱。

吃过早饭,带着爸妈驱车前往40公里以外的出生之地。也是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安息的地方。

1、拥堵。

这一天人特别多,大抵都和我们去做一样事。随为习俗,更是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的一种方法。

刚出城,就加入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车流中。车流时而缓缓移动中,时而顿足不前,可与蜗牛、乌龟行进相比美。

打开高德地图,看着一条长长的红线跃入眼帘,根据高德的估算,出城大约30分钟,本来30分钟的路程,还没出城就要堵上30分钟。再急也没用,耐着性子等吧。

2、泥泞。

终于在巨长的时间后,来到了目的地。刚刚下的雨,泥泞不堪,地里除了水洼就是泥泞,还好的是,三姑给我带了双胶鞋,避免了踩泥趟水之苦。

虽然有了胶鞋,但是从大路去墓地还需要走上一百多米。深一脚浅一脚,这只脚好不容易拔起来了,那只脚早已深深陷入淤泥之中。走路的样子用一些词语表达:左右摇摆,前栽后仰,晃晃悠悠,说如同红军过草地的样子也毫不夸张。

想起小时候发大水,水下去了,地还未干透就种麦子,这种种小麦的方式称为拉梨楼,拉梨楼都是踩着到膝盖的淤泥一步一个坑的前进。这一百米的路,虽然抵不上拉梨楼的泥泞,但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3、遮挡。

一百米的不算远,除了脚下的泥泞是阻力,另外一大阻力就是高高的玉米地,让人分不清楚东西南北,只能靠感觉去找具体位置。玉米地的特点是密、高、闷。说密是两棵玉米株之间一个人都过不去。说高是人被一株株玉米包围了,四周全是玉米,抬头看看天,只能从一株株挺拔的玉米株夹缝中看到一线天空。说闷是密密麻麻的玉米株挡住了来风,整个玉米地的空气都凝滞不动了,让人觉得透不过气,加上温度高、泥泞不堪的地面,确实让人有了窒息的感觉。

就在这样的状态下,一步一顿足,一步一停歇,时不时被粗糙的玉米叶子抚一下脸颊,感觉涩涩的,调皮的玉米叶子有时候没有轻重,给脸颊、脖子、裸露的胳膊上划上一道,此时此刻,也不顾上甚至是忘记了疼痛。为了能更准确的确定位置,还要用手扒拉开遮挡视线的叶子,或弯腰从玉米株的下部去确定位置、寻求目标。

我们当地的习俗,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都是祭祖上坟的日子,清明节、十月一这两个日子或庄稼没这么高,或地还未种植,虽然有时候下雨,但困难没这么大。这三个节日,就数中元节最困难。每年都是如此,既是这样,也没有阻挡人们祭祖的热潮。

曲折的行程,传统的习俗,流动的岁月,不变的行动。我如此,他人也如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去医院做了复诊。昨天晚上校长给我打电话了,询问我的身体情况是否能担任毕业班,我不想舍弃自己带了多年的学...
    大玉小儒阅读 775评论 0 0
  • 浅秋,薄凉。闪电冷冽地划过长空,划痕亮厉,若刀刻,刀锋还闪着寒光,把人的眼睛刺得生疼,夜色空寂而苍茫,幽幽地闪着寒...
    淡墨素笺Sally阅读 3,355评论 0 2
  • 月近天心,离开院子回屋做完文档,点开《安和桥》单曲循环,已是二十三点。 又是中元节,该请老爷子回来吃饭喝酒了。是的...
    禾伤阅读 1,352评论 0 0
  • 7 又是一年中元节,未及提笔眼泪就流了下来,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七月半的月亮想必和八月十五没什么两样,同样...
    马范桥人阅读 11,252评论 71 240
  • 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
    河南张俊红阅读 5,48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