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篇
【原文】
10.12 席不正,不坐。
【翻译】
席:古代没有椅子和凳子,在地面上铺席子,坐在席子上。
坐席摆放得不端正,不就坐。
【解读】
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室内设施比较简陋,没有凳子、沙发之类的家具,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全部都是席地而坐,像宴饮、座谈等都是坐在席子上进行的。即便是如此,古人在坐席方面仍有严格的礼仪。
据孔子弟子们的记载,他在落座之前,若是发现席子没有摆放端正,他是不会坐下的。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们看到了孔子对于礼仪细节的高度关注。对任何不合礼制的事情,他都是不会接受的。
孔子这种执着于礼仪细节的精神,值得我们注意。
细节才是礼仪的精髓。所以,不管是学习礼仪,还是在生活中与人见礼,必须关注其中的细节。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合乎礼仪,几乎都是从细节处判断的。那些把握礼仪精义的人,游刃于社交场合,总是能在细节上体现出个人修养。
当然,礼仪是一个庞大的行为体系,礼仪细节数不胜数,所以,要想处处做到彬彬有礼,就需要下很大工夫。
作为一套规范性的程式,礼仪能调节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化解矛盾;也能凝聚情感,增进友谊,促进合作。
学习礼仪,把握礼仪精髓,能塑造个人乃至集体的完美形象。在社交中,礼仪周全的人和企业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懂得礼仪,能在细节体现出人格魅力,日常生活中礼仪周全,就能创造和谐;职场上注重礼仪,则铺平坦途;商场上礼仪到位,则能赢得商机。
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