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如何实现高度自律”

首先,在学习这方面知识之前,我自己对堕落没有一个明确认知,经常会被错误的思维想法误导。用正确的思维方式看待堕落后,我能更坦然的接受一些失败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攒足劲继续努力前进。

以前觉得自律很难,难就难在认知上对它不了解,在学习过高度自律方法后,自己对自律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这样起码就可以在前进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快地接近目标。

我想要实现高度自律。来管理自己的生活,保持学习提升自己。这样做是为了———

        —为了改变当下的生活,让生活井然有序。

        —为了丰富自己的认知,让自己跳出井底,看看开阔的视野。

        —为了自己和家人以后的生活方式更轻松,现在的努力前进是必要的。

接下来重点——笔记核心内容


扭转对堕落的认知误区

太过用力的人跑不远,间接性堕落也没有那么可怕,你不是自控力不行,只是自律过了头。

        为什么太过用力的人跑不远?

          —自律是一场马拉松,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一开始如果用掉太多体力去进行的话,那样越往后面跑将会越吃力,也就越来越难坚持下去。从而自律失败。一开始很用力可能会跑的很快,但很难跑得远。

        什么是自律过了头?

          —用超出了自己能承受范围的压力来给自己负重,从而导致自律过程中寸步难行。这样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戒掉【应该思维】

停止表面努力,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是第一步。

        什么是表面努力?

          —表面努力指的为了做得很像在努力而进行一些事情(比如学习、运动)。这样的努力仅仅只是在实现自我欺骗。最后的结果一定不是自己想要的。

          —另一种则是:看到其他人很努力,自己不甘落后,也开始模仿他人的行为(比如学习、运动)。这样的努力是很盲目的,没有针对性不说,还因为没有实际目标而很难坚持下去,结果肯定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目标?

          —深度思考: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人?变成什么样?自己当下有哪些想要改变的?自己对现状有哪些不满的?想以什么生活方式去生活?

        为什么要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前面提到自律的过程由于一场长途马拉松,那么在这条跑道上,没有一个明确参照物作为目标的话,很容易跑偏从而迷失方向,导致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回归正轨。或者直接迷失在这条路上。所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很重要。

            其次,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不断观察到自己每天的进步,每天朝着目标前进的进度。这样也能给正在努力的自己一个明确的反馈。

认清【改变本质】

当你觉得自己退步时,别否定自己!先跳出来看全局,一定一定要看自己做了多少!!打败了昨天的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跳出来看全局要怎么做?

          —失败时,不要被失败造成的结果所局限思维,不要一失败就觉得没救了,不能否定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想想自己截止目前都做了哪些?再想想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做的,用其它的办法尝试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复盘出经验来迎接下一个更大的问题。

        为什么说打败了昨天的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第一层意思——每天进步一点点,实际上就是在朝着目标一点点接近;第二层意思是——昨天的自己也可以理解为:被某一个问题阻碍而失败后的自己,打败昨天的自己就是:做到不在同一个问题上重复失败多次,表面上是讲的要打败自己,实际上是要思考并解决掉阻碍自己的问题。

            “改变”这件事本身也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途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当我们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昨天的自己”后,才会慢慢接近我们想要的达到“改变”。

接受【负面情绪】

一直努力积极,不允许自己犯错的人,反而更容易变成消极的人。越自我批判,事情越恶劣,越无法挽回。生活的真相是,我们不会一直积极,也不会持续消极,更多时候,都在平淡地努力着。

        为什么一直努力积极不允许自己犯错的人,更容易消极?

          —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它们的存在,而不是去控制、抗拒它们。刻意的保持一直积极努力就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越是控制越容易造成情绪的积压,最终形成爆发。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接受一切情绪的变化,哪怕是负面情绪我们也应该坦然接受和面对。

        如何理解“平淡的努力着”这句话?

          —在我们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被各种因素所左右,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如果我们想去控制这些情绪,就会被情绪扰乱我们的节奏,影响我们朝着目标前进的步伐。所以,当有任何其它因素产生时,当有不同情绪出现时,我们都要坦然地面对,不被这些内在外在所干扰,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己前进的脚步。

提高你的自律行动欲望

制定【人性化】的合理计划

能力上——突破舒适区的边界,找到你的小成功。只有让你能坚持去做、不断获得成就感的目标,才是合理的目标。

        如何看待这段话?

          —目标不宜过大,也不能没有挑战性,没有挑战性的目标也同样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要找到自己能力边界的目标慢慢向外突破。才能获取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成就感积累得多了,也能越来越丰富自己的信心去挑战一个接一个更高的目标。(达到正循环)

时间上——「5+2」原则,学会给自己放假。适当的暂停,是为了跑得更远,毕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如何看待这段话?

          —长时间的跋涉会消耗越来越多的体力,努力也是一样,不间断地努力会越来越耗费精力,造成效率降低。不如中间适当的调整休息一下。充好电再以最佳的状态继续努力,这样劳逸结合最为合理,也能对坚持做下去起到积极影响。

原则上——限定犯错次数,原谅自己的不完美。想做一件事情,给自己三次犯错的机会。

        如何看待这段话?

          —没有任何事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试错是通向成功的途径。通过复盘错误总结经验,从而使自己降低下次再犯错的几率,我们要原谅适当的犯错,给自己三次犯错机会。但是!频繁地犯错就要值得我们重视。

五分钟执行原则

想让自己进入学习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做5分钟再说,撑过去了,今天的任务会圆满完成,这也是「飞轮效应」原理:

        如何理解这段话?

          —万事开头难,启动一件事情时需要花费的精力最多。就好比开汽车,起步时最烧油。当我们咬咬牙迈过起步这个门槛后,坚持5分钟,让大脑适应了环境,会发现事情变得远比我们想象中简单一些。

摆脱负面情绪法

心态方面:不逃避问题,多思考原因。遇到难题时,从PS位转变成D位置,向内归因,才能最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受情绪控制。

        如何理解这段话?

          —发生问题时,我们不能将原因归结到外部因素,当我们向外找原因时,永远也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更不会去改变,这样做得不到任何成长。只能站在客观角度反思自己内在的原因,才能通过复盘自己的错误来改进提升。另外,向外找原因会引起很多情绪的产生,这样我们会受到情绪的干扰和控制,扰乱我们前进的脚步。向内归因,不仅能注意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还能不受情绪的影响。所以,遇到问题向内归因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肢体方面:多做有力姿势,多融入积极环境,除了改变身体语言,我们还能改变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人只有在心情好时,才会喜欢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如何理解:改变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这段话

          —我们可以主动的在心情低落时去明亮温暖的地方,或者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让积极的外在环境给我带来积极的心态。

        为什么人只有在心情好时才会喜欢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心情低落的时候,我们会被自己内在的情绪产生内耗,影响我们的节奏。而心情愉悦时,大脑处在兴奋状态,能有更活跃的思维去迎接各种问题。

及时奖励法

想要不痛苦甚至非常享受地改变一个习惯,制定阶段式奖励必不可少。

        什么是阶段式奖励?

          —在每达成目标的某一个进度时制定一个奖励,奖励随着越接近目标也越来越大。这就是阶段式奖励。

        为什么奖励必不可少?

          —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除了要受到获得成就感的内部刺激外,也要受到外部物质(精神)奖励带来的刺激。这样的双重作用下,我们会觉得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从而在坚持走下去的过程中不会抗拒和痛苦。

            而且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也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已经做了哪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