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讲的是一个可爱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活活冻死在街头的悲残故事。作为世界级的大文豪,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看似简单,可如果细细品味,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一个小女孩家庭贫穷,在大年夜顶着风雪流落街头,又冷又饿,有家难回。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犹豫不决地燃着了一根火柴,看到了她渴望以久的温暖画面。她先后燃着了五次火柴,在美好的幻想中,嘴角带着微笑,同奶奶一起去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
但细读课文,它又是那样不简单。
首先是语言不简单。小女孩是可怜的,身事是悲残的。可作者除了用到了一个“可怜”之外,再也找不到形容小女孩命凄凉的语句。恰恰相返,整篇文章多处扬溢着节日的欢乐,美好的幻想和想象,作者用到的最多的词也诸如:温和,温暖,光明,快乐,幸福等词语。可正是这些看似温馨、祥和的语言,却给人更深的刺痛,和小女孩悲残的结局相联系,这些词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字上的强烈冲击。
作者的行文构思不简单。一开篇就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不但交代了时间环境,而且暗示了小女孩不幸的命运。文中的对比衬托更是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把故事渲染到高潮,把人物悲残的命运与富是人家,现实与幻想,狠心的父母与慈详的奶奶,又冷不饿的小女孩与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里。
最为突出的是时间的设定:大年夜!看到这三个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家人团聚,吃香的渴辣的,温馨热闹的场面。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女孩却只有她一个人,在冰冷的大街上忍饥挨饿,有家却不能回。还有她那明明是冻死在街头,却挂在嘴角的微笑。那分明就是一种解脱,更是强烈的讽刺。作者好像还有些不甘,又加了一句“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一句如一把冰冷的尖刀,带着刺骨的寒意,直抵读者的心窝。
小女孩就这样死了,可作看没有说她死了,而是连用了两个“幸福〞: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虚幻的幸福放到残酷的现实社会,又是多么大的不幸和多么大的讽刺呀!
解读到这中,我也不仅有些哽咽,有一种泪往外涌的冲动。
我是着实被文本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