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羊发病 娃发烧
“大嫂”秀秀气喘吁吁的一边叫,一边进得门“我带了两颗糖给娃”。
“娃太小,不会吃,小心咽着呛着。”大嫂正忙着做鸡蛋炒涮饼,母亲刚回,说啥也要吃顿好吃的,
“知道了,大嫂”秀秀坐在炕头看着,真好看,年画上才能见过的大胖娃娃。不哭不闹,还眯着眼笑,可爱极了。
“你哪里来的糖?”刘母问。
“奶奶,是二嫂给的,我二嫂脚崴了,我和二哥去看了。给你一个”秀秀拿出糖给奶奶一个,给大嫂一个。
“孩子爱吃糖,你留着吧。”桂英调好鸡蛋面糊糊,小米汤盛出来,洗好锅,准备开始烙鸡蛋涮饼了。
“那怎样?能走路不?”刘母把糖放嘴里嗦着。
“不碍事,休息几天就好了。”
“那感情好”桂英点着了柴火:“妈,小米汤晾好了,你喂天赐吃饭。”
“嗯”刘母抱起了天赐,摸摸额头,感觉不对劲,热乎乎的。大概是睡热了吧,今天的炕滚烫滚烫的。
“大嫂,我帮你烧火”秀秀比大嫂小十四岁,才十岁了,还灵活着呢,坐灶仡佬就添柴火。
他们一边拉家常,一边干活,到吃饭时风,也不见秦安回来。
“秀,叫你大哥回来吃饭”桂英给每人碗里放了两张饼,自己留了最后盆底子刮的糊糊烙的那半张饼,锅里又拷了两个黑面膜,万一谁不够了再吃一点。
秦安蹲在猪圈旁边,不,蹲在羊圈旁边看羊吃草,因为羊一直躺在甘草旁边,不吃草,心焦的不行。
“大哥吃饭了”秀出的门,就看见大哥蹲在院畔上的猪圈土墙棱子上,便喊了一声。
大嫂这院子比我家小多了,我家三孔土窑洞宽的大院子,还按了一盘石磨一盘石碾子,院墙外才是猪圈鸡窝。大嫂就一孔土窑洞住人,旁边挖了个一人高的土窑窑放柴等乱七八糟东西,没有围墙,院畔上就是猪圈。喂猪也方便多了。
“哎,来了。”秦安起身回来吃饭了。
“娃娃好像发烧了”刘母抱起好一会了,额头还是烫烫的。
“我看看”秦安是赤脚医生,他一看便知发烧了。桂英刘母急得团团转,因为家里还没有儿童的药。
大家顾不得吃饭,桂英,秦安分头出门借药去了。
全村都没有儿童感冒药。秦安嘱咐桂英回家看孩子,让老人孩子好好吃饭,他去十里外的梁村借药去,听说他们哪有儿童感冒药。
他们在家一直等啊等啊,晚上十点多了,才听见秦安的脚步声,踏踏踏的回来了。桂英隔窗就喊:“借了吗?”
“没有感冒药,借了青霉素,这个应该很管用的,感冒细菌感染通通拿下。”秦安回来就洗手,拿开水给针管消毒,打针,一套熟练的动作一气呵成。打完针才去吃饭了。
光子想,父母爱原来是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我长大一定要报答他们。我们星球就没有这样的爱。
半夜,桂英迷迷糊糊摸了一下天赐额头,已经退烧了,于是放心的睡去了。
第二天鸡叫头遍,秦安打个煤油灯,起来看奶羊。看见草料一动没动,羊躺着也一动不动,心头一紧,该不是买了一头病羊吧?怪不得天赐喝了就生病了。他没有敢声张,怕桂英他们急躁,一个人想办法救治奶羊。
“虽然是羊,大概和人差不多吧?”秦安没有给动物治过病:“按道理是一样的,应该比人用量大一些。”他想到这里,就回去把剩下的仅有的那一挤青霉素熟练的注入羊体了,不到尚午,羊就开始吃草料了。
“今天一天不要喝羊奶”秦安嘱咐桂英“明天再喝吧”。桂英没细问缘由,反正有米面糊糊也饿不着孩子,况且今天还能收两个鸡蛋呢。
秀秀待在大嫂家就不想回家了,直到母亲让二哥来寻她,才不情不愿的走了。
秦平没有读过一天书,人长的瘦高瘦高,皮肤黝黑黝黑的,健壮的体魄,五官和身材,整体比秦安瘦了一圈,个头比秦安高半头,手工活也做的好,会缝衣服纳鞋底纳盖子,但是没有秦安勤快。
“平,上来,待会再走么”秦安站在捡畔上,喊到。
“不了,马上快过年了,妈今天要做黄馍馍,让我和秀回来帮忙呢。”平站在坡底下,等秀。秦安算了算,今天就过腊月二十三了,北方小,年馍馍年糕年货啥都没有置办,这几天忙糊涂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