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多亏洛阳电影资料馆的给力发起,洛阳作为首批点映城市之一放映了贾樟柯监制的《时间去哪儿了》。作为1/100,有幸观影,也许是头脑中的理工思维过于浓烈,对片中的“时间”理解起来颇为费力。
《时间去哪儿了》由五个短篇小故事组成。这五个小故事的情节独立,发生的场景分别被设置在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这五部短片的导演也分别来自金砖五国,可以说是金砖五国的拼盘。至于“时间”这个词语,在五个短片中都被反复提起,但给人的感觉是有时候过于牵强附会。好像是这五个导演合作来完成一个关于“时间”的命题作文,为了不让人觉得跑题,便一直在文中拼命点题。
巴西《颤抖的大地》讲泥石流所带来的灾害,原本也许是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在片中却是褐红色的荒漠景观。可以讲关怀、可以说环保,不知道和时间有什么直接关联。俄罗斯《呼吸》这个故事让人揪心,独居在冰天雪地的妻子用手风琴改装的呼吸机来为挽救丈夫的生命,悠扬琴声的持续就是丈夫生命所能延续的时间。挺好的一个故事,最后靠题到时间,未必好。印度《孟买迷雾》讲一个老大爷与一个流浪男孩的忘年交,男孩不知去向后,老人焦急寻找不得溘然长逝。剧情有点煽情,最后又要点出“时间”,让我的尴尬症差点犯了。南非《重生》时间设置在未来某时刻,某机器人突破封锁通过黑客,穿越到部落时代的非洲。这个剧情设计很赞,场景也很科幻。未来的地球一片荒漠,人类乘坐飞船向外移民,植物成了最稀有的物品。暗示了地球已被破坏,只能重生。最让大家期待的当然是贾樟柯的中国故事部分《逢春》,很温情,一对在平遥古城上班的夫妻生活不易,但克服困难,响应国家二胎政策。稍微剪辑,可放入央视春晚播映。打出的主题是“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还算靠边。剧中演员是清代服装,观众是现代服装,戏曲演员是京剧服装,而唱的似乎是晋剧。古装与现代装扮的夹杂,营造了一种时空错觉。对于时间,限于理工思维,我认为它与人类的活动叠加起来,或许成为了技能,或许成为了见识,或许是浓烈的亲情,也可能只是时光虚度的惆怅。
观影后,嘉宾与众多爱好者共同交流感悟,场面十分热烈。有了洛阳电影资料馆,让洛阳这个小城的文化变得更为有滋有味,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