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源创图书公众号里,幸运地抢到了一本王崧舟老师的本,这几天趁着空闲时间,开始阅读王崧舟老师的《语文课怎么上》?
这本书共5讲,今晚阅读第一讲《语文教师如何分析课堂学情》的前两个问题:真正的学情是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1-23页)
真正的学情是什么?第一步,语文老师要确定的是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第二步,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第三步,设计教学内容,这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王老师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例子,来阐述语文老师,要明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德国人非常爱花,也是这节课教学主要内容,而不是进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说教。
王老师认为,确定教学内容,要从整体语境来看,所谓“整体语境”,是在课文教学当中,不仅要关注课文本身,还要关注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体验异域风情。
要合理确定语文教学内容,必须自觉尊重文本的整体语境,准确把握编者的课程意图。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单元提示语。
从整体语境来看,异域风情、异国文化,才是解读和把握单元文体价值的唯一钥匙。
如何把握教学起点?(23-40页)
1.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王老师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设计了三个问题:这篇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大多画出来的是“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说明学生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还是能够感知的。
你是怎么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的看的”?
这个问题,学生们大多认为是德国人的品德高尚,有先人后已无私奉献的精神。表明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被道德化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改变学生被道德化的理解。
读完全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需要列出来?学生填写之后,把问卷收过来做了分析统计,这样得到的学情才是最真实的学情,也是最有价值的学情!
2.目标定位。分有核心目标和三个条件目标。
“核心目标:在真诚朴素的语言表达中,感悟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这一奇特的风情。”
为了达到核心目标,需要慢慢的走,经过一些节点。假如要实现核心目标,如果跨度非常大,就需要设计三个条件目标。
条件目标一:品读重点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
条件目标二:品读文中的句子。
条件目标三:解读关键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如何设计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感受风景绮丽,触摸爱花真切。
第二个板块:解读风景密码,咀嚼爱花真切。
第三个板块:领略风情奇特,体认爱化真切。
在真实的语言课堂上,没有抽象的学情,有的学情都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学内容才是把握学情的参照系。
所以说,真正知道学情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把握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确定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