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作为江苏南通如东的重要农作物,是农户们必种的农产品。
因为地理环境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合蚕豆的生长。
蚕豆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每年五月在蚕豆开始上市时能吃上几顿,那真的是美味。蚕豆的高产也给当地的农民带来适宜的经济价值。
家家种蚕豆,阿秀从湘西嫁这里,成为了这里的媳妇,就得让自己适应这里的农村生活,可蚕豆怎么种了???
大嫂知道阿秀是个新人,一点也不懂这里的农活,作为妯娌,她主动扛起了教阿秀干农活的任务。
她领着阿秀买来蚕豆种子和磷肥教阿秀种起蚕豆来。
此时是十月中旬,不冷也不热,干农活正当时,种蚕豆行距2尺半左右,株距一尺左右。
两头拉起了直线,沿着直线用种蚕豆的专用锹一个坑一个坑的种,
每个坑里丢两粒蚕豆,把蚕豆盖一点土再撒一小把磷肥,脚一踩,一坑蚕豆种好了。反复一样的操作,没多久,很长一排的蚕豆就种好了。
原来种蚕豆这么简单,相比在娘家山区种蚕豆这里也太轻松了。
阿秀心中不由一阵窃喜,幸亏嫁这里,干农活就不那么累,在这里干农活,我只要勤快点,还怕干不好……
几行种下来,大嫂看阿秀学得也差不多,完全会种了。
“我看你挺聪明的,一下子就学会了,你家的两亩地的蚕豆你自己种,我得去种我自家的蚕豆了。”
阿秀谢过大嫂,一五一十地认真种起自家的蚕豆来,一天半的工夫,两亩地就被种好了。
在蚕豆生长期间,给蚕豆除草,松土,治虫,蚕豆还长得挺茂盛的。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五月中旬,正是蚕豆上市的季节。
这里卖蚕豆和娘家又不同,根本就不用上集市上去卖,直接送到代收点或者合作社。一袋一袋或者一整车一过秤就ok了,多少斤,单价多少,钱立马到手。
阿秀的那块地,三轮车过不去。只好一袋一袋用电瓶车送到代收点。(装蚕豆的袋子是代收点统一的网袋,一袋可装七八十斤。)
驮了一袋到代收点,阿秀麻利从电动车上抱起蚕豆往磅秤上一放,便对过秤的人礼貌说道:“老兄,麻烦你给我秤一下!”
不开口没什么,一开口,过秤的人一听一口普通话,就明白了阿秀是外地媳妇,心里便打起了小九九。
“72斤”过秤的人一口大声报着过秤的重量数,一边赶紧把蚕豆往肩上一搭就走上了往等运蚕豆上车的木板上。
阿秀心里一蹬,自已看得真真切切明明是76斤,怎么他说成72斤,少我四斤,一个袋少我四斤,二亩地好几十袋,八毛钱一斤,那得少我好多钱……
“你当我什么人,外地媳妇好欺负,会不认识秤,看我怎么收拾你?”阿秀心里算盘起来。
阿秀忍着气不作声,当过秤那人扛着蚕豆快到货车准备放下肩上的蚕豆时。
阿秀一把拉住那人,大声很不客气地嚷道:“你给我把你肩上的蚕豆扛下来重新过秤,为什么要少报我的斤数?”
“你当我外地人连秤都不认识,这磅秤我打小就认识,你想欺负我,门都没有。”
过秤的人不理会,继续往上走,阿秀火了,提高了嗓门。
“下来,下来,重新过秤。”因为劳作满脸通红,再加上语气很凶,着实把过秤那人也吓了一跳,只好乖乖从车上扛着蚕豆下来重新过秤。
此时的蚕豆收购点也热闹非凡,好几辆等着装蚕豆的大卡车有序停在收购点的空坪里,有来自山东的,有上海的,有南京的……
这个季节,附近的蚕豆收购商爱来这里收购蚕豆,代收点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专门负责过秤的,专门负责结帐的。
更多的是从各路来卖蚕豆的农户们。有的用三轮车整车托来的,有的一袋一袋用电瓶车驮来的,一个代收点简直像一个菜市场,热闹得很。
听到很凶的“你给我下来,把蚕豆重新过秤。”的一口普通话腔。整个代收点顿时安静下来,大伙眼睛齐刷刷盯着刚才给阿秀蚕豆过秤的那人。
看到这驾势,那人只好乖乖地从车上扛着蚕豆下来重新放磅秤上过秤。
这上秤不打紧,过来好几个人围着看,一看足足的76斤,硬是少算了四斤,这时炸开锅。
“你以为你聪明,把人家外地媳妇当傻子,告诉你吧,这娘子文化比你高多了,磅秤她会不认识,你以为就你聪明,你爹怎么就想到给你取个《聪明》这名字”
引得整个代收点的人哄堂大笑,也真巧了,那个人的小名真叫“聪明”。聪明反被自己的小聪明捉弄,只好耷拉着脑袋呆一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