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西晋那时候,刚从三国乱世里拼出个太平日子,结果皇帝家的八个王爷,为了抢权能把刀架在亲兄弟脖子上。街上的血能浸红鞋底,老百姓刚端起的热粥,转脸就被乱兵踢翻,好好一个王朝,没几十年就被这伙人折腾垮了——这就是让人又气又叹的八王之乱。
这事得从晋武帝司马炎说起。他打下江山后,总觉得自家宗室不靠谱,怕再出个像曹操那样的权臣,就把自己的兄弟、儿子全封了王,给他们兵、给他们地盘,想着这些“自家人”能护着皇室。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选的继承人是个糊涂蛋——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有多糊涂?有一年天下大旱,老百姓没饭吃,只能挖草根、吃树皮,好多人饿死在路上。消息传到宫里,他皱着眉琢磨半天,冒出一句:“他们没饭吃,不会去吃肉粥吗?”这话一出口,大臣们都傻了眼,心里都清楚,跟着这么个皇帝,天下迟早要乱。
最先动心思的,是皇后贾南风。这女人可不是善茬,长得不算好看,心思却比谁都细,还特别狠。她见皇帝管不了事,就想自己掌权,可当时有太傅杨骏盯着朝政,杨骏是太后的爹,手里有实权,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贾南风咽不下这口气,偷偷派人去叫两个王爷进京——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她没明说要干嘛,只说“杨骏要谋反,你们来帮我清君侧”。司马玮年轻气盛,一听有仗打还能掌权,立马带着兵往洛阳赶,马蹄子踩得路上的石子都蹦起来,士兵们的盔甲在太阳下闪着冷光,那股子杀气,连路边的狗都不敢叫。
到了洛阳,贾南风一声令下,司马玮的人就把杨骏的府宅围了。杨骏当时正在府里跟人喝茶,听见外面喊杀声,手一抖,茶杯“哐当”摔在地上,热水溅了满裤腿都没察觉。他想躲,可府里早就乱成一锅粥,仆人跑的跑、哭的哭,最后被乱兵堵在马厩里,一刀砍了脑袋。杨太后也被废了,后来活活饿死在宫里——你说这权力斗争,连女人孩子都不放过,多寒心?
杀了杨骏,贾南风还不满足,又把矛头指向了汝南王司马亮。司马亮年纪大,做事谨慎,进京后见司马玮兵权太大,就想夺他的兵。这话传到司马玮耳朵里,他气得把桌子拍得震天响:“我帮你杀了杨骏,你倒好,转头就想卸磨杀驴?”
贾南风正好坐收渔翁之利,夜里偷偷给司马玮送了一道“密诏”,说司马亮要谋反,让他赶紧动手。司马玮也是急糊涂了,没多想就带着人冲去司马亮的府里。那时候天刚蒙蒙亮,司马亮还在睡梦里,被吵醒时,府外的喊杀声已经快震破屋顶。他穿着睡衣就跑出来,对着士兵喊:“我没反!你们别听人挑唆!”可士兵们哪管这些,刀光一闪,司马亮也没了性命。
杀了司马亮,司马玮正得意呢,贾南风突然变脸,对外说“司马玮假传圣旨,杀了宗室重臣,该诛九族”。这下司马玮傻了,手里还攥着那道“密诏”,想辩解都没人听。行刑那天,他跪在地上,眼泪混着泥土往下掉,对着天喊:“我是被人骗了!我没反啊!”可喊破喉咙也没用,刀落下去,年仅二十一岁的王爷,就这么成了贾南风的垫脚石。
这时候,贾南风算是彻底掌权了,可她心里还有个疙瘩——太子司马遹。太子不是她亲生的,而且年纪越来越大,她怕太子将来继位,会找自己算账。于是,她又想了个阴招,把太子骗到宫里,灌了好多酒,让他晕晕乎乎地写了一封“谋反信”。
太子喝得站都站不稳,笔都握不住,字写得歪歪扭扭,根本不成样子。贾南风不管这些,拿着信就去找晋惠帝,哭着说“太子要反,你快废了他”。晋惠帝本来就糊涂,看了信也不管真假,就把太子废了,贬到外地。
可贾南风还不放心,又派了个太监,带着毒药去杀太子。太子那时候被关在小房子里,天天盼着能有转机,见有人来送药,死活不肯喝。太监急了,按住太子的头,硬是把毒药灌了下去。太子疼得在地上打滚,口吐白沫,没一会儿就断了气——一个好好的太子,就这么被一个女人害死,多冤啊!
太子一死,这下彻底炸了锅。宗室王爷们本来就不服贾南风,现在正好有了借口。赵王司马伦第一个站出来,说“贾南风杀太子,大逆不道,我们要为太子报仇”。他手里有兵权,又拉拢了不少对贾南风不满的人,没费多大劲就打进了皇宫。
贾南风当时正在宫里化妆,听见外面乱了,赶紧问“怎么回事?”太监慌慌张张地说“赵王的人进来了!”贾南风一下子瘫在椅子上,头发散了,口红也蹭到了脸上,再也没了之前的威风。她对着司马伦喊“你敢反我?”司马伦冷笑一声:“是你先杀太子,我这是替天行道!”最后,贾南风也被灌了毒药,死在了自己曾经最风光的宫里——真是善恶终有报,只是这报应,连累了太多人。
司马伦杀了贾南风,干脆把晋惠帝软禁起来,自己当起了皇帝。这下其他王爷不乐意了:“凭什么你能当皇帝?我们也能!”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这三个人凑到一起,打着“讨伐逆贼司马伦,救出皇帝”的旗号,带着兵往洛阳打。
那时候的洛阳城,天天都有仗打。白天,士兵们在街面上厮杀,刀砍在盔甲上的“哐当”声、人的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混在一起,听得人头皮发麻。晚上,火把把半边天照得通红,街上到处都是尸体,没人敢出门,连老鼠都躲在洞里不敢出来。老百姓家里的粮食早就吃完了,只能偷偷去挖野菜,有时候挖着挖着,就被流矢射中,再也回不了家。
司马伦的兵打不过这三个王爷,最后兵败被杀。可杀了司马伦,这三个王爷又因为分权力吵了起来。司马冏在洛阳掌权,天天吃喝玩乐,把朝政抛到脑后,司马颖和司马颙看不顺眼,又联合长沙王司马乂,杀了司马冏。
司马乂掌权后,司马颖和司马颙又后悔了,觉得自己没捞着好处,又反过来打司马乂。这一仗打了快一年,洛阳城里的粮食都吃完了,士兵们只能煮树皮、吃战马,后来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最后,东海王司马越偷偷把司马乂抓了起来,交给了司马颙的手下,司马乂被活活烧死在城楼上——那惨叫声,好多年后,还有老人能记起来。
司马乂死后,司马颖当了皇太弟,可他也不是个好东西,在邺城作威作福,把晋惠帝当成傀儡。司马越又不乐意了,带着兵去打司马颖,结果打输了,晋惠帝还被司马颖抓走了。
就这么着,八个王爷(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你打我,我杀你,打了十几年。最后,司马越赢了,可西晋也早就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人口死了一大半,土地荒芜,到处都是流民,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后来就有了“五胡乱华”,西晋没多久就灭亡了。
回头想想,这八王之乱,本来就是一场自家人的内斗。如果晋武帝没封那么多有兵权的王,如果晋惠帝不是个糊涂蛋,如果贾南风没那么贪心,如果那些王爷能多想想老百姓,好好守住江山,西晋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可历史没有如果,那些死去的王爷、无辜的百姓,只能成为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现在再讲起这段历史,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想让人知道,和平有多难得,内讧有多可怕。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只有团结,才能好好过日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