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语杯”大赛一等奖课例《时间的脚印》安幸幸

听了安幸幸老师《时间的脚印》授课,感受到的是安静沉稳大气的课堂。

安老师的课,真正在践行“”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不花哨,不喧哗,贴着文本走,真实引领学生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的课堂,课堂不是舞台,不需要为了演戏而演戏的演员。

由《活版》引入,从旧知到新知,再出示教学目标。 目标两个,清晰明确。听完课后来看两个目标,落实的很好,紧紧围绕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引领。接着根据文本用4个问题,用不同的认知图来引导学生解读梳理内容和明白文章的说明顺序。这个设计思路清晰又有新意,梳理时同中有异,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凸显文章的教学重点,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最后又回归到高士奇的诗,再次小结,说明文内容的选择都是围绕着说明对象及特征而定的。最后用作业方式回顾总结本节课重点,即板书,并完成脚印图。

整堂课的节奏把握的很好,不急不躁,不拖沓,时间点到刚好下课。

听了两堂课给我带来了启示,一、生活中的很多点都可以放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亮点。昨天王老师的音乐的运用。 今天安老师认知图的运用。二、一堂课重点落实一个问题,切忌贪多求全。这是能够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否则会搞得自己手忙脚乱,什么都没有落实好。三、课前大量的阅读,收集资料,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多角度考虑,多次设计,最后甄选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的走进课堂应对各种变数,课堂才能不急不躁,才能沉稳,方显大气,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享受上课的过程,收获成长的喜悦。

当然安老师的课如果再加点辅助元素是不是更生动形象有趣一点呢?比如相关图片、视频,资料、音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