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排列的逻辑(二十三)
经典之二十三:以《一匹出色的马》为例
本文的作者是陈伯吹先生。本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文题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意思。首先,题目就拟得很有意思。
我们首先来看作者写的开头部分:
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我们沿着一条小河走。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第一自然段有四句话。第一句写我们一家人到郊外去散步,第二句写我们是沿着一条小河散步,第三句写河面的景色,第四句写河岸上发生的一件趣事。句子之间顺承关系的逻辑非常清晰。第二自然段写路的一边的田野的景色。第三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承接了上面的两段话,做了一个小结: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衔接非常紧密。同时,这两句话之间既有顺承关系,也有一点因果关系的逻辑:正因为春天郊外的景色异常美丽,所以我们才“恋恋不舍,不想回去”。但是这最后一句话内部却是转折关系的逻辑。
这里主要写我们去郊外散步,郊外的景色异常美丽,我们走了不少的路,累是肯定很累了,虽然“恋恋不舍”,但还是要回去的。在回去的途中发生了一个小状况: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走了那么长的路,妹妹肯定累了。与上文是一种顺承关系的逻辑。来继续看:
妈妈摇摇头,回答说:“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
这句话和上文也是一种顺承关系,运用对话的方式来推动情节发展下去。虽然是顺承关系,但内部的情节有了意外。这只是情节(内容)上的转折,但两句话还是顺承关系的逻辑。
我们可以感受到,妹妹显然会有点失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承接着上文写的——求妈妈未成,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接着是一系列动作和说了一句话。句子与句子之间,复句内部之间都是顺承关系的逻辑:不作声,松开手,拾起枝条,递给妹妹,说。不过,这里面蕴含的意思却很有意思,充满了童趣。
结果呢?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妹妹并没有哭闹。妹妹的情绪为什么会从失望转到高兴呢?
这篇文章的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同时,从中也能感受到,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虽然心中饱含着一种思想情感,但其自始至终都是贯通着一条逻辑线索的。而且,这条逻辑的线索是非常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