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认识二十多年的死党H君,毕业自同一所大学。有一年共携家眷回校参加活动,住酒店时,两位夫人提议她们要住一起促膝聊八卦,让两个男人将就一晚。我们自然无所谓。不过H夫人临别前友情提醒了我一句,称她老公梦中好呼噜,甚是惊扰人。我一笑,都是一把年纪的老男人了,谁还不会这项技能呢?吾呼噜也未尝不响。
事实上,这一晚我输得很惨。
作为一个打呼噜高手,必有四项要义。要义之首便是入睡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手对决,谁先出手,谁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起初我自恃平时一两分钟即能进入梦乡,丝毫没有把H君放在眼里。谁知躺下来翻了个身的功夫,他已经张着血盆大口开始发招了,可谓防不胜防。《唐探1900》里爱尔兰人嚣张地问费扬古:刀快?枪快?费扬古自信答:这个距离,我比你快。那一晚,我深知在同一张床的距离里,我不如H君快。
打呼噜的要义之二是音量大。H君身高一米八五,上大学时只有一百二十多斤,但是岁月很快把他催熟成了个两百多斤的死胖子。这样一幅身躯,具备了大功率音响的潜质,堪称武学奇才。我行走江湖多年,并非没有见过善打呼噜者。当年曾和另一个死胖子Z君同租一间屋,Z君住我隔壁,也是每夜都要练功打雷的主儿。幸好当时有承重墙隔着,仿佛有金钟罩铁布衫加持,我才没有在那几年落下精神衰弱的毛病。但在耳边三十厘米的距离内被发功偷袭,我还是第一次。死寂无声的黑夜里,第一波惊雷骤然炸起,我的鼓膜如被利刃穿透,顿时心头一震,面色惨白,冷汗直下。
打呼噜的要义之三,是能变招。同样的招数,不能对圣斗士使用两次。打呼噜也是,平庸之才总是一味用同样的节奏发起攻击,对手则很容易看破和习惯,从而有心理准备,知道何时要凝神屏息,祭起内功防御声波。时间一久,内心强大的对手甚至能在鸿音巨响之下达到大定,如入无声之境,而安然入睡。他响任他响,清风拂梦乡。H君厉害就厉害在,你永远摸不透他下一声呼噜是什么节奏。众所周知,呼噜攻击分为三个阶段,抽、吐、静。抽是指用口器瞬间吸入周围宇宙的能量,同时发出高分贝的震音。吐是指释放残余气体,把身体变成一个空囊,以便下次积蓄更多能量发动攻击。这是很符合道家“当其无,方能有”虚则能受的科学原理的。静则是两次攻击之间的CD时间,看似无声,却是对手最紧张的预备时刻。H君的CD时间,有长有短,让人猝不及防。而他的“抽”,时而如猛虎啸林,时而如恶鬼拍门,时而如巨钻入墙,一声声、一波波,源源不断涌来,不但攻耳,且攻心,叫人实在不知该用哪一种姿态招架。
最后一个要义,我端的怀疑是不是他特有的武学。他经常在变换各种节奏期间,一声怒“抽”之后,突然没声儿了。我正御着功等他“吐”那一下呢,谁知等来的却是万籁俱寂,一片宁静。我忍不住好奇转头看去,见他安详地仰面而躺,身体没有一丝起伏。我总算是有点科学常识,又兼兄弟之情,不禁担心这家伙是不是抽着抽着断气了,赶紧凑上前,想用手指探探还有没有鼻息。我刚欲抬手,忽然又是一声炸雷,他又开始抽了。嚯,这可能就是武学中的“卖个破绽”,诱敌人入我彀中吧。
那一夜我最终还是睡着了,但我总疑心不是入睡,而是昏睡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