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迄今,中医在心理治疗上,以来访者为导向最有代表性的当推“祝由术”了。
“祝由术”原本就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心理治疗主要手段。“醫”有一个异体字作“繄”,从“巫”,《广雅.释诂》云:“医巫也。”说明上古时代医巫原本是一回事。
上古时期的中医治病,主要手段就是祝由,而且效果相当好。《古今医统大全》中就谈到了像苗父这样当时的大国医,说他们是神医,谓:“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那时候的大国医说几句话就可以把病给治好。所以后来《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中说:“黄帝日: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周朝
后来到了周朝,外科医生在开刀前,必先用“祝”,“医祝并用”在当时成为一种医学时尚。现在看来,那个时代,用“祝”确有安定精神和麻醉的作用,至少可以缓解患者对开刀的恐惧心理,减少开刀的痛苦。这实际就是“祝由麻酔术”。所以《圣济总录》说:“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酬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
西周
到了西周时代,出现了医、巫、祝的分业制度。因为祝那一部分除了治病之外,还要掌管请神送鬼、招财进宝、风水地利、断祸说福。所以医属天官掌管,巫和祝则由春官掌管,用祝治病只是巫的副业,而医这部分用祝则属医自己掌握。那时候没执业医师制,因此现象上看,医在治病,巫也在治病。
隋朝
从隋朝开始,就把医祝事业的发展纳人规划,在太医署内专门设置了“禁咒博士”,主要负责教授学生驱邪祛病的手式、身法、步法、符篆、咒语。
唐朝重视的程度更加厉害,在医疗机构中专门开设了禁咒科,不但设置博士职称,在博士之下还设了禁咒师、禁咒工、禁咒生等共五个医师级别。禁咒生必须攻读禁咒中的存思、禹步、营目、掌诀、手印等必修课程,学制最长九年。
宋元
到了宋朝时期,国家将金赅、咒禁、伤折合为一科,祝由科改名为书禁科,归属疡科(外科)。
到了元明时期,元承唐宋之制,此科仍为"书禁”。太医院设立科,祝由科列为第十三科,明确了祝由科为正规的临床学科。
元朝的统治者为蒙古人。蒙古人经常骑马刊仗,作战者极易受伤,故蒙古人的骨科及外科较为发达。所以,元代的医学也把金镞(外科)和正骨(骨科,即宋时的伤折科)合并为“正骨兼金疮科”,把剩下的禁科与祝由合为一科。
考察中国医学史,我们发现,从马王堆出土之吊书,到隋唐时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再到唐以后的大量方书,祝由书禁与其他各种医疗方法一直并存。
我们现在了解的祝由是禁、咒、祝、符治病的总称。事实上,在中医史上,“祝由”在先,禁、咒、符的运用在后。远古中医主要是用“祝”治疾。《黄帝内经.贼风篇》岐伯曰:“先巫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这段经文说明用祝治病,是因为医生已经知道了生病的原因和消除病症的方法,然后才用祝说病由的方法,“因其病情之所由,而宣意导气,以释疑而解惑”。从而让疾病自愈。这本身就带有现代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疗法和催眠暗示疗法的成分,而“宣意导气”一语正是对“念动效应”的最早揭示。
为什么上古的医生用祝由治病会那么有效呢?《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中岐伯说了:“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人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思想单纯,欲望简单,意识中没有那么多的批判活动,潜意识最容易接受暗示,你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这些都符合催眠治疗的条件,所以效果很好。
接着岐伯又说了:“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岐伯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岐伯说的现在人,是2500年前的那些人,可不是现代人)思想复杂,欲念高,私心杂念太多,生活习惯又不好,内劳心,外劳形,环境因素又恶化,疾病谱也复杂了许多,往往小病弄成大病,大病多半都治不好,所以单纯用催眠暗示的方法就不行了(你还别说,这好像是在说你我这些现代人呢)。
清代走入民间
由于历史上,中医内部产生的这种情结,导致仅祝由麻醉方面一直存在保留价值,所以祝由科逐渐都归属在外科的领域。这种格局一直存续到了元朝。但到了清代便演变为“存而不论”的中医内部认识论了,“古法今已不传,近所传符咒之术,间有小效,而病之大者,全不见功。盖岐伯之时已然,况后世哉?存而不论可也”。所以,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中,此科一直延续到清初才被废除,但民间仍流行依旧。说来说去,还是中医自己把这一半的东西弄丢了。
禁、咒、符这些东西是继祝由之后发展起来的,正是因为有了禁、咒、符这些东西,所以在中医史上才有“书禁”与“祝由”之分,这些东西,中医与民间、宗教混成,现在已无法区分。应该说,由于中医内部存在“存而不论”的观点,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民间发展起来的术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