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佛学小故事,讲的是佛学弟子中一个杰出的布教师富楼那,他的布教说法总是比其他弟子更容易让人接受,让大家信奉。他对农民说法时会说:“你们种农田生产粮食,可以滋养色身,也要种福田,滋养慧命。信奉佛教、看护病人、孝敬双亲、不杀生灵、热心公益,是耕种福田。”他对医生说法时会说:“医生能医治人们身体上的病痛,却不能医治心理上的贪、嗔、痴的大病。唯佛陀的教法,如同甘露法水,能洗涤众生的心垢。戒、定、慧三学,能医治众生贪、嗔、痴的心病。”他对被囚禁的犯人说法时会说:“牢狱里被监禁了自由,其实没进监狱的人,同样被金钱、名利、美色所囚。婆娑世界,一个大监狱,不论坐牢的与不坐牢的,都不免一死。唯有称念弥陀圣号,早生安养,才是真正的解脱。”
富楼那在宣传佛法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讲佛法的益处,他善于随机设教,先看好对象,进而分析对方的职业、处境,然后综合思考分析后,他再开口和对方说法。他的随机设教,方便说法让他一生收纳众多弟子,使佛法得到发扬与传承。
教练技术里讲倾听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倾听,作为听众我们可能会对说话对象有正面或负面的评判,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并不能真正听到对方,听到的通常是自己先前已有的看法,所以有时会引起重大的误解。例如,张三对李四说他自己工作不开心。李四脑中立即想到十年前张三丢掉工作时陷入经济危机,导致了离婚,于是脱口而出:“你要是辞职的话肯定会后悔的,你现在收入也不错,应该高兴才对。”张三听后,不再往下诉说,两人的对话到此结束。第二层次的倾听,作为听众我们会全神贯注,出发点是想要最好地为对方服务,让他们从对话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他的话是真正被我们听到了。还是以张三向倾诉工作不开心为例,这次李四开始关注张三工作不开心的原因,离职的顾虑。针对这些顾虑,李四给到了张三反馈。第三层次的倾听,是全方位的,带有发展的。在这个层次上,李四会问张三:“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怎么做才能让你工作开心起来呢?”
我认为三个层次的倾听,就是我们对话开口前的三思。我们说话不能单纯地重复他人,不能简单的评判,起码做到回馈对方的问题。进而追求带着发展的思维去说话,带给对方未来更好的方向。
在人际交谈中,遇到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以便适合对方需求和心理,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信任、安全感。只有赢得对方的好感、信任、安全感,双方才能获得彼此想要获得的东西,所谓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