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该几了,也懒得去查,故用(n?)。
(一)焦粽
快端午了,想起已经二十多年没包过粽子,出于回忆童年,心血来潮,买了几把粽叶,一束马莲。
回来煮苇叶、马莲,泡米,买枣。
回忆起小时候包粽子的细节、步骤,泡米两天后,我包了多半锅粽子,每个粽子都包成锥形塔状,便于插放紧密。
很好,我并没有忘记怎么包,手似乎有记忆,没怎么过脑,手自己就包好了。
由于枣和马莲都用完,包时又是晚上,而买马莲须赶早市,剩下的米只好剩下。
煮粽子须压实,以防散开。过去是压一块大小适度的石头或铁块,现在没有石头。我压了个小蒸锅内的带孔隔层,加入水,又压了不锈钢盆,锅盖正好盖不严,再往锅盖上压一个鏊盖,将锅盖压严,就开煮了。
第一锅粽很成功,两天就吃光了,孩子说和卖的一模一样,家里老人也这么认为。
赶了个早市,有了枣,也有了马莲,又可以包了。
晚上最安静,时间也长,吃过晚饭,我就煮马莲,包粽子,压实粽子,把锅放进炉子煮粽子。
煮粽子的时间,我可以做别的事。
隐约间,我嗅到一股燃草的气味,心想,大晚上的,谁家燃草?这草燃出的气味还挺好闻的。
享受了一会儿草燃之香,气味就变浓烈了,其中似有焦枣的气息。
不好!我冲进厨房,锅没有动静。按理说,这个点儿应该咕嘟咕嘟煮粽忙,散发出一阵清香才对。
莫非我忘了加水?
取掉压的鏊盖,打开锅盖,一股浓郁的焦味袭来,果然忘记加水!
我马上添水,锅里腾起一阵浓烟,焦味更浓……
老人言:铝锅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加水,不加水令其马上冷却,铝锅底有可能会变形。若是铁锅,是万万不可加水的,加水必爆裂,铁锅只能搬下来慢慢冷却,冷却下来再加水。
煮粽子的迷人香气沁人心脾,而烧焦的粽子煮出来的气味,就无法沁人心脾了。
煮熟拿出来看,上面一层焦了塔尖,下面一层焦了一个面,黑不溜秋的,绑粽的马莲也烧断了。
这样的粽子,虽然米不焦,仅粽尖的枣焦了一点,但吃起来已不再清甜爽口,里面透着一股焦味。
孩子和屋里人勉强吃了一个就不吃了,这样的粽子也不便分享,只能自己“独吞”。
自我安慰,焦食与心皆属火,脾属土,焦入口即助火生土,益脾……我的一切问题的源头,皆因伤了脾气,脾不养肺,又伤了肺气,肺气不达则淤堵、呼吸不畅。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吃焦饭眼明,许是土旺木,脾好则肝好,肝好则目明的缘故。
可见,这焦粽就是为我一个人而煮的,也算是天造的灵丹了。
焦粽吃了几天,果然有说不出的只有自己知道的奇效,眼中异物感也似消失,感谢老天!
(二)健忘
常常忘事,甚至忘记顺利进入简书的操作。
打开简书,广告总是把我带入迷境出不来,也退不去,有了障碍,便产生些许阴影,或焦躁。
其实每个平台都在这样做,都在设一些无效障碍,把自己的用户引诱入别的平台。简书这样做,许是出于无奈,入乡随俗,与万平台同乐吧!
有时候想起写点什么,但过五关斩六将绕进来时,就忘记要写什么了。
莫非是人老气血衰退,记忆力变差了?
比如煮粽子忘记加水……
(三)至简
健忘是因为思考了很多太繁琐且不必要的东西。
其实,思考繁琐无用的东西,思考的再多也是纸上谈兵。
不如思考点至简的、当下需要的东西。
比如穴位。
人体穴位有三百多个,我根本记不住什么位置的穴位叫什么名字,记住了也不能记住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何功效。知道了为什么、有何功效,不久后也会忘个一干二净。
作为一个资质能力皆差,记忆力不强的普通人,我根本没有那个学习能力。
那些与自己现状不相关的穴位,或那些曾经有用却已成往事的穴位,我都让它们随风失忆了。
猫指点的穴位,开始我还记录下来,绘图标记,后来发现同一症状,猫会重新找穴,而我试过后发现上次记录的穴没有猫新换的穴有用。感觉自己记录穴位的举动,如同刻舟求剑,于是放弃记录。
于症状有帮助的穴位,只有症状出现才能发现,没有症状去学,等于学纸上谈兵。
症状出现,就算没有猫,人自己也会发现穴位。因为它会自动举手向人提示它所处的位置。这样的穴位,有一个通用名叫“阿是穴”。阿是穴不是一个穴在战斗,它还带着一队喽啰穴,这些喽啰穴也有一个通用名,叫“感应穴”。
比如,我摁住一个处于心口的阿是穴,臂上会有好几个感应穴与阿是穴遥相呼应。
我不必知道它们是叫张三还是李四,我只需要它们“举手”自荐,并接受我手指的洗礼。
我像一个寨主,穴位都是我的小弟。小弟保护寨主是他们的职责,寨主不可能把所有喽啰的名字与脸孔全部记住。只需要唤来自己的贴身小弟——阿是穴,阿是穴自会率众部下——感应穴,前来效力。
所以,人只需要知道阿是穴和感应穴就可以了。在文字出现以前的古人,他们没工具书可参考,也没有穴名供记忆,但他们知道用阿是穴和感应穴自疗。
春季时,我的小彩猫舔了一下我的承浆穴左侧那个无名穴,我便按揉这个穴位,穴位按着酸痛但舒爽,这个无名穴处有一硬颗粒。几天后,我才发现那颗硬粒竟是包下牙的牙龈,由于我的按揉,那个颗粒渐渐不再明显,而那颗打小错出来的下牙居然不知何时已被摁进去,和别的牙齿排成一列了。
难道这就是中医正骨摁拿法?
我的猫,没有文化,也不知道穴名,它居然能有此神通,教会我这一招,简直是太神了!
当然,我表面上称赞猫,内心却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觉得猫舔每一个穴位时纯属无意,我去摁也是带着戏耍心理试着摁,根本不抱希望,至于把那颗错出的下牙摁进去,纯属巧合。与猫的指点和我的推拿能力毫无关系。
以前因为猫指点穴位而好的症状,也全是出于巧合。包括猫给我刮痧让我立马就好的肩痛。
但良心又提醒我,虽是巧合,却也是因有了猫才发生的。
猫没有五花八门的文化熏陶,没有错综复杂的思维逻辑,它们保留着天然的至简至纯的天性,它们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快刀斩乱麻,简单直接快速有效。
与猫相比,人的劣势就是人想的太复杂繁琐,理解问题太弯弯绕绕,处世待人总是加入太多没必要的负累,
(四)经典
能流传至今的古代经典文化,都是至简而又纯朴,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虽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玉。
而那些经不起考验的近代糟粕,又臭又长,总是不断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糟粕一次次冒头哗众取宠,却一直次次遭天地人的唾弃而被淹死。经典如同擎天之柱,永远金刚不坏,矗立在每一代人的心中,超越了信仰,化做一道光。
每一句古人破二千年时空而至的经典句子就是一束光,足可以刺破现代人用无数泊来的糟粕文化精心打造的黑暗牛角迷宫,足能照亮黑暗的牛角迷宫中的每一个角落,将误入牛角迷宫的人从迷途中解救出来……
(五)恋旧
无论世风怎么吹,我始终心如磐石,不被世风带偏。
我喜爱的,我坚守的,终不会弃。
比如我现在穿的黑色圆领棉质针织拱口半袖,已经历了二十三个夏季,依然穿在身上。它样式简单,不变色,不起球,不断线,不缩水,不走形,不起皱,不破洞,唯一有年代感的标志就是白色的字母开裂了,裂出树皮一样的纹路,颇有艺术性。
它薄而结实,宽松合体,不肥不瘦,不长不短,穿在身上,刚刚好。
它可以与各种牛仔裤搭配,也可以和各色各料的裤子搭配。
穿着它,留任何发型都可以。
天气热点,它薄而透气,比厚点的半袖凉爽;天气凉点,它的棉质又比纱质的抗寒气。
虽然二十多年前买它只花了十元钱,且是个普通牌子,但现在它已经是世上仅存一件的绝版古董。就算生产出同款,其质地与字体开裂出的年代感,也是无法复制的。
它是一件半袖吗?
不!它是我的朋友,是一个毫不挑剔,性格随和,朴素干净,纯朴大方,温暖宽容、静默沉稳的朋友。在我眼中,它已经有了生命,有了灵气。
它与许多比它后来的伙伴搭挡着换过岗——我后来添的别的半袖。但它们有的缩水,有的起球,有的磨破,有的掉色,有的厚重,有的脱线,有的颜色很傻,有的样式过时,有的领口变大,有的失去弹性……于是,有的早已在我脑中荡然无存,有的还留在衣柜里和它替换。它们有的廉价,有的很贵,但更令我中意的却还是它,也只有它才是我心中的经典。
它曾陪伴我的大宝到出生,也曾陪伴我的二宝到出生。它还要陪伴我的后半生……
(六)废话
本是三则,何以六则?
答:因为此处的“三”是个模糊数字。就如千军万马,不是一千个士兵,一万匹马,也可以是二千个士兵,九千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