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作文大家都看到了吧?觉得题目难吗?有人说难出天际,幸亏自己早就脱离苦海不用高考啦。真的那么难吗?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这个题目,读懂《红楼梦》原著,能够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关键性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作文很容易就写偏了。
还要会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不是生搬硬套。
其次要知道这个题目的本质在于什么?这个作文题目并不是让你谈《红楼梦》,也不是谈读后感。而是借着这段材料,借着为匾额题名这件事,暗示的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有的伙伴说这和我们学习群里的项目式美术课很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元素,然后再自己独立创新。的确如此。
其实对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在情境中独自创新。很明显,这三个层次是逐步升级的。
结合题目中的材料来分析:看看《红楼梦》这段文字,宝玉取的名字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很明显,那个取名"翼然"的就是直接移用,移用的是《醉翁亭记》中的"有亭翼然"。这样的名字好不好呢?好的一面就是这名字取得还算有文化,也好听,但又显得有点生搬硬套,没有考虑这座亭子周围的环境。因此也就没有独特性,几乎所有的亭子都可以叫这个名字;
这也有点像给自己孩子取名字,有人会请一个有文化的人取一个很好听的文字,但未必符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自己孩子出生时情景故事也不会有所体现,也无法给予自己对孩子未来的期许。
第二个,"泻玉"是借鉴化用,因为贾政说了,这个亭子在水上面,这个名字取得要和水相关。"泻"字带三点水,"泻玉"比喻的是河水从亭子下面流过。很明显这个名字比上一个略好一些。但仍有不足,不足之处在于什么呢?看了宝玉所题的名字就明白了。
只有宝玉所起的名字最妙,是根据情境的独自创新。
宝玉是充分观察了亭子周围的环境,并且沉浸于这种美好的情境中。
亭子下面有水,周围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花香从四周飘来,芳香沁人心脾,这是一种很妙的审美享受。
用"沁芳"二字,既能体现水,又能体现花,即是视觉的,又是嗅觉的。既应景,又有情。
听到这个名字,就会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这是宝玉在情境中的独立创新。在他身上少了那些书生、清客们的生搬硬套。
很明显,我们国家希望培养出更多像宝玉那样孩子,既熟悉传统文化,又能进行创新。可以让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再现生机,既时尚美观,又有文化内涵。
就像我们的项目式学习一样,把传统文化的元素运用到现代生活的设计中。
不过,直接移用和借鉴化用可能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就算是直接移用,也得先知道才能移用。就像我们学习中先模仿再创新。
宝玉的创新也不是无中生有,之前我就写过一篇关于宝玉的文章《红楼梦中的学渣与学霸——宝玉是学渣吗?》这篇文章就详细分析了宝玉,其实宝玉并不是学渣,也不是不爱学习,他兴趣广泛,旁学杂收,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诗词方面也不错。他只是不喜欢以科举为目的的八股文,不喜欢生搬硬套、死记硬背。
他还具有很好的审美品味,这更是贾政以及他身边那帮清客所无法比及的。他以敏锐的审美能力迅速捕捉到了周围环境的特点,因此取出了"沁芳"这样贴切又文雅的名字。
因此,想要创新,我们第一要有文化基础,要有创新的土壤,要多了解传统文化。在学习的初期,我们可能仅仅是喜欢,仅仅是模仿。
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会有创新
因此,我觉得这个高考作文题目和全国1卷的题目本质上是一样的。
红楼梦那个题目,更强调创新。
这个题目,强调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
也就是本手之上的妙手。
其实,分析完就会发现,这个作文题目说难也并不难。
读懂题目材料是第一步,作为考生肯定要读过《红楼梦》原著,而且还要能理解,要有广博的文化背景,否则到时候你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
第二步,还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如果具有创新的经验那就更好了,那你是不是可以借着自己创新的经验来谈一谈传承与创新了,谈一谈如何让传统文化的元素在现代生活中闪耀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