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恨自己的能力太小,因为身边的很多人哪怕是至亲之人也确实无法理解你,这个无关乎爱与不爱,是认知程度上都产生了差距。每当这个时候,只想自己快快强大起来,自己给自己创造可能。
看《圆桌派》徐静蕾做客那一期,徐静蕾在节目里面说,人还是要自私一点,当然也被梁文道更合理化的解释:“那不叫自私,说自爱更好一些。”对哦,不管自私还是自爱,都脱离不了对自己好,为什么要对自己好,因为始终跟你如影随形的就是你自己啊,这个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你要注重自己的感受,比如家里人力劝你嫁给某某,他学识修养家境样样都好,可你实在不来电,那能嫁吗?别人不能理解你,可你自己深谙你自己,只有自己不会把自己故意或者无意地推向深渊。
当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些想靠将来的丈夫养家自己安逸一生的人趁早打消这样的美梦。万一哪天被抛弃,卷铺盖走人的时候自己一无所有,又几乎是和社会完全不对接,你怎么适应刚从笼中出来的生活。很可怕的现实,社会在进步,我们要把所有因素考虑齐全,不要认为那些不好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你又不是天之骄子,凭什么这么自信。
由于是三八女王节特别节目,所以这期节目的话题一直都是跟女人相关的。徐静蕾说女人们应该达到的境界“进可攻退可守”,而且那个退指的绝不是自己不想奋斗的时候可以通过嫁个好人的方式复盘,而是你在自己的前半生里反正是很年轻的时光里就要懂得为自己做打算,积累资本,到后来即使什么也不干,退出名利场依然能够生活富饶不至于被生活挤压,依旧可以有一方净土供自己憩息。为什么好多女人结了婚之后即使生活极端不如意也不敢去离婚,因为自己能力太小,害怕身边人不理解,害怕有人指指点点,当然更害怕自己离了婚完全没有了依托,下一顿饭在哪里都不知道。当你足够有能力,你不怕别人不认同你,人言那个时候已经显然不可畏了。
人家都说差三岁就有代沟了,其实不是三代,任何人跟任何人之间都可能有沟通不了的地方。哪里有人跟另一个人就完全契合,什么话题都能聊的,都有各自固守己见跟人格格不入的部分。说一个人特别了解一个人,现在想来,大概是指了解另一个人的性格、整体价值观,绝对不会细化到她对每一个事情的抉择你都能很是清楚,这个不可能。
以前我觉得我跟我妈就是什么都可以聊的那种,但后来我渐渐发现,每次打电话跟她说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我们总会因为意见不同争吵半天。以后,我就记住了这一点,跟她打电话的时候我不谈论这个。难道能够说她不爱我吗?她比谁都爱,只不过对于那方面的认知不一样,我当然要自己做决定,没有人能比我更懂我此刻的感受。也当然想让自己强大起来,只有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才能证明我是对的。
我们人类有自我保护或者说是自私的天性,人生的每一个时期我们至少都会就当下的情况处境给自己选择最好的路。所以暂时不被人理解不要紧,毕竟认知不同,卯足干劲得出一个好的结果,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我比较喜欢给人看结果,不太喜欢让人看过程,甚至我会把过程专门隐藏起来,不为人知。我骨子里胆小,我害怕一件事做不好会被人嘲笑,我更害怕别人不能理解我自己,东一句西一句反倒让我束手束脚不敢去做。我相信我对自己的认知最正确,也认为结果是能证明我前路走得如何的最好东西。
如果成功,我拿出这份比较满意的答卷,别人可能会很惊讶,还会赞叹我的坚持,羡慕我最后所取得的成果。如若失败,那这件事就永远不为人知,不用担心嘲笑,我自己的经验积累到了,这就足矣。
把宝压在自己身上,比压在别人身上靠谱的多。不用担心他人的不理解,不用去争辩什么。走好自己选的路,当你成功的那一天,可能你站在那里,哪怕不说话,就是对你所做的事情的最好诠释。因为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会以成败论英雄。你成功了,在没有触犯法律,践踏道德的前提下,原先不理解你做的事情的人也会迅速理解你当初看起来蠢笨至极的“义无反顾”和看起来特别无谓的“苦苦坚持”。
来到简书真正写字的第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