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就是做不到。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普通人的意志力是脆弱的,要改变自己真的很难,不要期待旺盛的状态会一直持续......
从想法到行动,这段路很长,也很艰辛。但你一定要相信的是,做出改变是进步的原始动力,每个人进步升级,都是由一个个局部的改变形成的。
改变对很多人来说很难,是因为他们没明白,这是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你痛恨自己行尸走肉地过日子,你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开始。你删掉电脑里的游戏和美剧,你决心开始新的生活。结果只坚持了一个星期。
你不再想“沉迷游戏”,你想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你想坚持锻炼拥有好身材。你不断下决心。然后你只坚持了不到两周。
你看了一篇文章,深受激励。你告诉自己,接下来要100%努力,要脱胎换骨。鸡汤的药劲在一周后消失。你仍然是曾经的自己。
上面几种情形里,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
你可能会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你还不够努力。但真相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你必须要明白一个现实:你只是个普通人。
相较于别人,你不会特别好,也不会特别差。冬天也不想早起床,遇到美女也会多看两眼。这就是人性。
既然你是个普通人,凭什么要求自己要像超人一样?这不合理。
如果意志力的满分是100,社会平均水平是70,那你、我以及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在60-80的区间里。
明白这点很重要。这是一切的起点。
如果不懂,你就会夸大意志力的作用。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意志薄弱”或“不够努力”,相应的,解决方案自然是“打鸡血,放狠话,下次我要注意”。但这真的不会帮你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意志力是脆弱的,是容易损耗的。
就如同体力和注意力一样,意志力也是一种个人资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体力充沛,心情亢奋,受到激励时,意志力会高涨;
疲劳困乏,承受压力,百无聊赖时,意志力会低迷。
不要计划用亢奋高效的一天,写十篇文章或啃下一本专业书籍。不要为自己同时设定100个目标。你的意志力不足以支撑这么多事情。贪多的结果会是:每个都蜻蜓点水,最后一个都完不成。
那怎么办才好呢?
答案是建立习惯。建立习惯后,就不需要太多意志力了。
实现改变,最重要的是建立习惯,而不是更多的意志力。建立习惯需要意志力,但习惯一旦建立起来,维持习惯就不需要太多意志力了。
比如“早睡早起”。最开始会感到不舒服,但随着磨合的深入,不适感都会逐渐消失,变成自然。它不是我的任何负担,也不是需要分配的工作,当然也不会消耗我的意志力。
习惯建立以后,坚持下去就不需要意志力的驱动,而是潜意识里的自发行为。
建立习惯有两个重要方法:一个是外力驱动,一个是设置环境。
外力驱动的例子很多,比如一个人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会比在小城市有更快的成长。为什么呢?在北上广深,你是被推着往前走;在小城市,你必须自己推着自己走。 一个人孤立做事,对自控能力要求太高。
高三可能是你人生中最自律的时光。是因为那时的你比现在意志更强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强大的外力驱动着你,激发了你内心的潜力。如果你能把高三的状态,坚持二十年,你想平庸都难。
而环境设置,在“改变”这件事情上,常常比意志力更重要。
比如大学时准备期末考试,你会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而不是在寝室。因为在寝室复习的效率很低。
军训时,你不会时刻想着玩游戏。
要健身减肥,“和朋友去健身房”比“独自一人在家练”的效果要好得多。
习惯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如建身,一开始就让你天天跑五公里,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如果只是让你跑一两公里,那就容易多了。只要你习惯了健身这件事,后面不管是跑五公里也好,去健身房上力量也好,都容易坚持多了。
在刚开始的阶段,建立形式很重要:“坚持”这件事本身,比所做的内容,更重要。
你需要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刚刚开始的时候,要降低门槛,建立形式,以完成心理上的适应,然后循序渐进。
下决心,放狠话是最容易最廉价的。只需要在头脑发热时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而真正做出改变,建立习惯,是一件复杂的需要耐心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希望做到,就应该拿出自己的诚意:真正重视起来,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循序渐进,想许多办法来引导自己。
真正能做到了,你才会成为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