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 二十八年(壬午 公元前219年)
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胡三省注〗班志:鲁国邹县,峄山在北。应劭曰:邾文公迁于绎,即此。《括地志》:邹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峄,音亦。〕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胡三省注〗孔颖达曰: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用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胡三省注〗《括地志》:泰山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一曰岱宗。服虔曰:封者,增山之高;禅,广地也。张晏曰: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以祭之,冀近神灵也。项威曰:封泰山,告太平,升中和之气于天。祭土为封,谓负土于泰山为坛而祭也。除地为墠;后改“墠”为“禅”。晋太康地记曰:为坛于泰山以祭天,示增高也;为墠于梁父以祭地,示广也。《白虎通》曰: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于泰山之上者何?因高告高,顺其类,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着己之功迹以自劝也。增太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基以报地。恶,乌路翻。师古曰:蒲车,以蒲裹轮。“葅稭”,班志作“苴稭”。如淳曰:苴,读如租;稭;读曰戛。晋灼曰:苴,藉也;师古曰:茅藉也。“苴”,本作“葅”,假借用。应劭曰:稭,藁本,去皮以为席。绌,与黜同,黜退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胡三省注〗师古曰:山南曰阳,山北曰阴。班志,泰山郡有梁父县。师古注曰:以山名县。《括地志》:梁父山在兖州泗水县北八十里。父,音甫。〕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胡三省注〗班表:奉常之属有雍太祝令、丞,盖汉仍秦制也。秦作畤于雍以祀上帝,今采其礼以为封禅礼。〕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胡三省注〗封禅书: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渊水;二曰地主,祠太山、梁父;三日兵主,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山;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或曰:八神,齐自太公以来祠之。〕始皇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颂德,明得意。〔〖胡三省注〗班志,琅邪郡有琅邪县。《山海经》:琅邪台在勃海间,琅邪之东。郭璞曰:琅邪临海边,有山曰琅邪台。越王句践徙琅邪,作观台以望东海。《史记》曰:始皇徙三万家于台下。是其所作因越之旧也。《括地志》:琅邪山在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始皇立层台于山上,谓之琅邪台。邪,音耶。大乐之,乐琅邪之风景也。〕
【白话】
秦始皇二十八年(壬午 公元前219年)
始皇帝出巡东部各郡、县,登上邹地的峄山,树立石碑赞颂秦朝的功勋业绩。召集过去鲁地崇信儒学的文人七十名,到泰山下商议祭祀天地的封禅之事。诸儒生中有的说:“古时候的君王封禅,用蒲草裹住车轮,不愿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扫地祭祀时所使用的席都是用草编成的。”各人的议论很不相同。始皇帝认为众人所说的很难实际采用,便因此而贬退儒生;并且下令开通车道,从泰山南麓上到顶峰,竖立石碑歌颂自己的功德,又从泰山北面顺道而下,到梁父山祭地。祭祀仪式颇采用秦国古时在雍城由太祝令主持的祭祀上帝的形式。而怎样封土埋藏却全都保密,世人无法获悉并记录下来。
始皇帝随即又向东出游沿海各地,祭礼名山大川及天、地、兵、阴、阳、月、日、四时八神。然后南登琅邪山,兴致勃勃,在那里逗留了三个月,还建造琅邪台,立石碑颂德,表明自己得天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