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对蓝玉这么狠?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蓝玉的所作所为自找的,让朱元璋积累的怨气在一朝爆发。
杀他是为了江山稳定,可是残忍的折磨他,则是朱元璋为了出一口长期积攒的怨恨之气,同时也能震慑和蓝玉类似的其他人。
蓝玉的死,随着太子朱标的死,就是注定的。
但是要看怎么死,有时候好死往往是一种福气。轻松干脆的,一刀斩首,没有痛苦,死的悲惨的,千刀万剐,生不如死。
蓝玉更惨,凌迟处死之前,还被活生生的剥下完整的人.皮,进行剥皮实草的酷刑,被朱元璋派人送到蓝玉的女婿,蜀王朱椿的家里世代供奉。
直到明末反王张献忠占领蜀中,这张人.皮还在蜀王家里供奉着。
蓝玉和朱元璋是同辈人,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是太子妃常氏的亲娘舅,自然也就是朱标的舅舅。
辈分虽然老,但是年龄不大,如果按年龄来算的话,比朱标大不了多少,只能算是孩子辈儿了。
但是年龄小有年龄小的好处,这一点看下去就会明白。
当初朱元璋从一个小兵一路崛起,占凤阳,破濠州,攻集庆,改南京,南征北战,破陈友谅60万大军于鄱阳湖,灭张士诚于苏杭,一统南方。
1367年11月,令35岁的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徐达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
1368年定都南京,在南京城郊紫金山巅祭天建国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与此同时,北伐军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攻山东,入大同,直逼元大都,元顺帝惊慌失措,仓皇弃城北逃,北伐军顺利进入大都。
1369年12月,北伐军大获全军胜利而归。
遗憾的是,副将军常遇春,在班师途中突然暴毙,年仅四十岁。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开国六公爵:
“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六位,常遇春的爵位由其长子常茂承袭,封郑国公,常遇春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赐葬帝陵钟山之阴安葬,位列开国功臣第二。
封赏侯爵二十八人: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弼、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还有以刘伯温为首的伯爵等其他爵位,并赐予免死的丹书铁券,大小所有有功官员一一封赏,大赦天下。”
而此时年轻的蓝玉,还没有出头的机会。
大明开国二十四将个个都是绝顶的统帅之才,辅佐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了大明天下,蓝玉他还只是一个小人物。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将他忘记。
相反,对他的潜力特别看重,而且对他有着特殊的安排,寄予厚望。
1371年,18岁的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常氏为太子妃。
而蓝玉也由扬州千户所千户,经过朱元璋的安排历练,通过战功一路升迁到五军都督府。
蓝玉开始崭露头角。
跟随傅友德平定云南,随邓愈扫平吐蕃,决战昆仑山,和沐英征战西蕃,征讨西南。
可谓是战功赫赫。
年轻气盛的蓝玉渐渐露出了居功自傲骄狂的本性,盛气凌人。
甚至夸张地包下了庞大的花船与数名青楼女子,聚集了一帮武勋在江上纸醉金迷。
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朱元璋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也只是提点了几句 ,没有多说。
因为随着太子朱标大婚,蓝玉已经与太子朱标牢牢的绑在一起。
又经过朱元璋的刻意安排,让朱标不断的给蓝玉施予恩惠,使得蓝玉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朱标的死忠心腹。
只要做到这一点,朱元璋对于一些不触犯底线的事情还是能够容忍的。
毕竟,像朱元璋这样,巴不得自己的储君宝贝儿子,把朝堂官员全都培养成太子心腹的皇帝,也是历史上独一份儿。
这在其他朝代是帝王不允许的。
唐玄宗因为皇子们培养心腹的谗言一日诛杀三子就是例子。
汉武帝刘彻因为巫蛊之祸逼死太子刘据,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权力。
朱标的储君之权大的没边儿,后世人们说朱标是常务副皇帝,历史上权力最大,位置最稳的储君,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看朝堂这些肱骨老臣。
宋濂、李善长、刘伯温、徐达还有死去的常遇春。
这些重臣不是太子的老师太师,就是太傅太保一类的。
可以说朝堂上凡是有能力的文武官员都是太子属官。
朱标没有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实。
换句话说,如果说朱标想谋反称帝的话,这些朝中臣子到底支持朱元璋还是支持朱标,还真的说不准。
但是就像后世人们说的,如果真是这样,朱元璋可能还巴不得呢,说不定会哈哈大笑的夸赞:
“标儿有出息。”
然后把朱标扶上龙椅,自己退位呢。
反正满朝全是是太子心腹臣子,还有处理国政批阅奏章的权力,这和皇帝有什么区别?还不如直接退位,抱着孙子去给他们挑未来媳妇儿多好,乐得自在。
但就是这样,朱元璋还闲不够,生怕给自己的宝贝儿子给的少了,安排的不够稳当。
所以,蓝玉的作用就来了。
随着国家稳定下来,老一辈的淮西武将们常年舞刀弄枪,也渐渐的老了,朱元璋需要在军中给朱标培养一个新的领军人物。
蓝玉就是朱元璋的目标。
蓝玉虽然嚣张跋扈,桀骜不驯,但是对太子朱标是死忠,坚定的拥护,能力不凡,假以时日,是个非常难得的杰出统帅。
在朱元璋看来,只要你忠心拥护我儿子那就够了,而且确实有本事能帮到我儿子,咱就能给你想要的,让你永沐皇恩。
反之,若是你对我儿子有一丝半点儿坏心思,那么生不如死就在眼前了。
可是蓝玉不懂得这一点。
他自大的认为,自己的姐夫常遇春是开国功臣,自己也是战功赫赫,外甥女还是太子妃,自己和皇帝是一起扛过刀的好兄弟,又是儿女亲家,是一家人,没有比他更加尊贵的皇亲国戚。
可他忘了君臣有别,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变得更加嚣张跋扈,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1387年,蓝玉奉命率军北伐,清扫北元残留余孽。
临行前,朱元璋千叮咛万嘱咐,如果抓到北元皇亲宗室中人,不可怠慢。他要用这些人树立形象,收揽天下人心。
蓝玉满口答应下来,浩浩荡荡的率军出发了!
朱元璋带领百官目送大军远去。
旌旗猎猎,军威浩瀚,马蹄滚滚如万雷落地,杀气铺天盖地,压迫感宛如天倾一般,远远望去,就像一朵庞大的带着血腥气的红云向远方快速裹去。
——
北伐军在蓝玉的率领下一路攻城掠地,捷报频传,在庆州大破北元残军。
正巧,斥候来报,在捕鱼儿海发现北元皇亲宗室行踪。
蓝玉满脸兴奋之色,他知道,泼天大功就在眼前,忍不住朝着空气一甩马鞭,嚎了一嗓子,招呼众人上马直扑捕鱼儿海。
……
经过马不停蹄的千里奔袭,终于在北元残军撤出之前堵截下来,经过一日鏖战,合围全歼。
元军死伤殆尽,只剩下北元皇亲围在了这里,皇子公主皇妃总共多达三千余人,完全取得捕鱼儿海大捷。
经此一战,北元元气大伤,无力再反扑中原,只能远遁漠北,苟延残喘。
得此大功,蓝玉兴奋的忘乎所以,此刻的他声威达到了鼎盛,变得不可一世。
但是人往往再兴奋的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就容易犯下大错。
蓝玉被大胜冲昏了头脑,把朱元璋临行前的嘱托完全抛诸脑后。
看着娇滴滴的,美颜非常,端庄艳丽的北元皇妃,蓝玉色心大起,眼冒绿光。
不顾众人的劝阻,当夜就强女干了北元皇妃。
这位皇妃也是个烈性子,不堪受辱,自尽了!
众人心里一突,表情凝重,坏事了!
北元皇妃一死,皇帝原先想的计划完全泡汤了不说,反而还玷污了形象,百姓肯定还以为明君是什么洪荒野兽呢,定会惹得天下骂名,文人士子口诛笔伐。
蓝玉这是违抗皇命,欺君大罪啊!
自古以来,这至少都是灭满门的大罪,蓝玉虽有大功,但是功不抵过啊!
这下蓝玉要完犊子了!
但是蓝玉却不以为然,看着众人眼里对他的担忧,呵呵一笑道:
“朱元璋不会杀我!”
众人完全无语了!什么叫飞扬跋扈?这就是!
但是蓝玉的嚣张狂傲不止如此。
就在众人班师回来,路过长城喜峰口关卡的时候,就因为守关将领开门慢了一点儿,不等守将说话,直接一声大吼:
“铁骑破关入城,敢挡者,杀无赦!”
众军骑着烈马嗷嗷叫着冲关卡扑了过去,马蹄阵阵,顿时鲜血飘洒,尸横遍地。
随军的将领惊的脸色发白,双腿颤颤!
蓝玉这是要把天捅个窟窿啊!
守将关卡那代表的是皇帝在此地的皇权啊。你公然动手,这等于是直接和皇帝开战啊,不是造反是什么?
你蓝玉的九族就算每人长了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啊!
搞不好我们这些将领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原本想着乘着这次大功,还能把爵位再升一升,给子孙多积攒点儿家底,现在好了,全家老小的命能保住就不错了!
可是此时蓝玉根本不在乎众人在想什么,一路破关而入,毫不停留的纵马狂奔,肆意张狂,天下我老大!
众武将看着滚滚疾驰而去的大军,面面相觑,都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了几天后的末日!面露沮丧,气的仿佛要哭出声了。
“驾!”
化悲愤为力量的一夹马腹。马儿感受着腹部格外沉重的疼痛,一声嘶鸣!
马蹄高扬,绝尘而去!
“是死是活,总得面对啊!”
……
几天后,南京城门外,胜利大军归来。
本是应该普天同庆,百姓夹道欢呼,君王带领百官,十里相迎破虏大军的名场面并没有出现。
甚至相比于以前显得更加冷清了,都看不到什么人影。
神经大条的蓝玉满脸兴奋的笑容也僵住了!
这和想象中的皇帝喜迎功臣的情景不同。只能有一个原因:
皇帝生气了!
这是下马威,也是无声的怒气。
蓝玉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看了看周围的同僚,都是一副阴沉,满脸死气的样子,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自己做的事儿。
虽有些担心朱元璋的火气,但也没当多大事儿:
毕竟他蓝玉,可是和皇帝一个战壕扛过刀的兄弟,还是亲家,是一家人,其他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想到这儿,蓝玉放心了。长呼一口气,咧嘴邪肆一笑骑着马儿不紧不慢的朝着皇宫走去。
众人紧随其后,一言不发,路上所有人静的可怕!只有众人“哒、哒”的马蹄声响起。
到了宫里,众人识趣地候在外面跪地请罪,等候召见!
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没见他们,也没有责罚他们。
内侍出来宣读了一封旨意,大概的意思就是夸赞他们的功劳,以及要何时封赏他们之类的话,然后就让他们回去了。
蓝玉闻言,先是一愣,随后长出了一口气,看了众人一眼,勾唇一笑。得意的扬长而去。
“就说嘛!咱和皇帝可是兄弟兼亲家,多大点事儿?”。
蓝玉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只有其他人,相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忐忑不安。
都是跟着朱元璋尸山血海里趟出来的杀才,朱元璋的性格,他们再清楚不过。
最怕的,就是这种出乎意料的宁静,之后就是滔天的怒火,往往伴随的就是无数人头滚滚。
谁能承受的住朱元璋的怒火?
但现在也无可奈何,只能回去等消息,听天由命了,随即满脸愁容的离去。
而此时,朱元璋正背着双手,明黄龙袍的身形伟岸的站在殿内阁楼上,向外举目望去,目视着蓝玉离去的背影。
刚毅的面容看着非常平静,可是细看之下,那双黝黑的双眸中,却是翻滚着滔天的怒火,似火龙翻滚,要喷出焚尽一切的炽热岩浆一般。
缓缓的收回目光,慢悠悠地低下头喃喃道:
“蓝玉,你可不要自己作死啊!”
顿时,冲天的杀气在无声中充斥着整个宫殿,似乎要将空气凝结!
此后几天,只有没心没肺的蓝玉越加张狂跋扈,经常留恋青楼歌舫。
其他人仿佛就像鹌鹑一样,待在家里担惊受怕。
生怕哪一天,皇帝的圣旨和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找上门来处死他们。
但是一切出乎他们的预料,
朱元璋给他们这些将士不但没有任何惩罚,反而加官进爵,赏赐众多!
只有蓝玉,原本之前朱元璋是要给他受封“梁国公”的改成了“凉国公”。
对此,蓝玉的表情似有不满,很不好看。
——
后来,蓝玉在京城越加肆无忌惮了。
到处放马圈地,欺男霸女,
但是朱元璋都只是稍微训戒几句,基本上没怎么惩罚,这让蓝玉更加肆无忌惮。
蓝玉也就在这不可一世的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是人的命运往往不可能永远那么顺风顺水,总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
而蓝玉的成长就是以死亡为代价。
洪武二十四年,一个惊天噩耗传来,似乎将整个大明的天都轰塌了!
也震的满朝淮西勋贵脸色发白,似乎末日真的来了。
一晚上的之间,整个南京城挂满白藩,全城军民满身素缟,披麻戴孝,满脸哀伤。
宫墙之内,嚎啕大哭的男女老幼之声此起彼伏。
因为:
“ 太子朱标薨了!”
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看着明明那么健朗的太子,只是去西安巡视了一趟,回来后却直接就一病不起,直接去了!
朱标一死,断了多少人的未来!
淮西勋贵集团早在朱元璋明里暗里有意无意的安排下,和太子朱标牢牢的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太子朱标,就是他们淮西勋贵横行无忌有恃无恐的命脉所在。
但是现在太子没了,在朱元璋的眼里,他们的存在就是相反的。
就成了大明稳定巨大的毒瘤。
因为他们与朝堂上的江南士族集团水火不容。
偏偏这些人扶持的是朱允炆这个深受朱元璋喜爱的皇孙,一旦朱允炆成为储君,为了朝堂安稳,朱元璋对淮西武将集团势必除之而后快!
他们的末日似乎真的已经可以看到了!几乎再无转圜的可能!
而此时的朱元璋,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几十岁。
本就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现在满头白发披在后肩,面容憔悴,再也没有了昔日征南逐北,扫灭群雄的威武霸气。
也没有了洪武大帝开国雄主满身高不可攀的威严与杀气。
此刻的他,只是一个痛失爱子的可怜老人。
满脸的泪水,嘴唇颤抖的哭出声来,
“标儿”!
听的让人心里一颤,痛彻心扉!
朱元璋一生苦难,幼年丧父母全家,中年失去了他此生的挚爱马皇后,以及放在心尖尖上疼爱,高呼大明三代明君的嫡长孙朱雄英。
一个人一生所能受的苦难,朱元璋似乎都尝尽了。
可是他仍然坚强了起来,因为他的希望之火没有完全磨灭。
他还有倾注一生心血的爱子,大明储君,未来的盛世明君朱标。
可是,老天何其残忍,临老临老,让朱元璋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何其悲惨?
原本当初的朱元璋,只是一个有着简单的梦想,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穷小子朱重八。
可是世道让他活不下去,他只能反抗,。
如今的他,驱逐鞑虏光复中华,从南伐北,打破北伐不成功的魔咒,重振华夏断了百年的脊梁,利国利民之策惠及天下,他的功勋彪炳史册。
老天爷本该赐他一个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生活。
可是没有,老天爷就是看不惯他,就是要让他历尽人世心酸,鳏寡孤独!老天爷,你何其不公啊!
诺大的东宫,周遭一片静谧,无数人以头磕地,死死的咬住嘴唇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似乎只要一出声,就会惊了蛰伏的猛虎扑上来,把他们瞬间撕的粉碎。
只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布满老茧的手轻抚棺木,传出了一声声压抑的哭声,浑厚而又沙哑。宛如老龙嘶鸣,威压厚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感觉随时能让人窒息。
朱元璋到底是朱元璋,似乎什么苦难都打不倒他,同一种情绪根本不可能让他长时间沉浸在其中。
抹掉眼泪,缓缓起身,瞬间威武的洪武大帝上线。
儿子死了,帝国的未来还要继续。
儿子重,江山社稷,万千黎民,亦重!
……
朱标的葬礼非常隆重,帝王规格,生前有帝王之实,死了!朱元璋亦不会让他的好儿子降位半分!
葬于紫金山东陵,和马皇后母慈子孝相伴。
在一个大型的地宫陵墓,分为三大块,东陵和西陵已经住进去了主人,只有中间的孝陵还空着。
那是他朱元璋百年之后的居所,到时候他会去那里和他们相伴,一家三口,再不分离!
——
转眼过去数月,太子葬礼之事落下帷幕,皇帝年纪大了,但现在“储位空悬,人心不定”。
众臣有意上奏,让皇帝新立储君以固国本,但是谁又敢触霉头?
当朱元璋一路杀出大明江山的刀不锋利?
但是事情还是得解决,拖的太久,于国家基业大为不利!没办法,只能是深得朱元璋信任又头铁的刘三吴去说了。
刘三吴此人忠心正直,刚正不阿,出了名的头铁。
别提方孝孺,此时的方孝孺还只是刘三吴门下的小徒弟呢?在朝堂地位不高,还轮不到他出来显摆。
但是尽管是刘三吴,也是在朱元璋的咆哮声中被赶了出来,只能无奈的摇头叹息。
只不过,这种难度打不倒他刘三吴,过了没几天,又头铁的去找朱元璋进言了。
朱元璋气的压根直痒痒,咬牙切齿。
手下意识的朝着腰间挎刀的地方摸去
结果空荡荡的,摸了个寂寞。
满脸杀气,恨不得吃了刘三吴。
刘三吴却是无视朱元璋欲择人而噬的目光,抖着白花花的胡子云淡风轻,一脸平静,恭敬的拱手继续劝谏。
朱元璋气的真想杀人。
但他又知道刘三吴没坏心,说得也不错,储君不定,国家不稳,标儿……去了……
标儿……
想到儿子,他的那个寄予厚望的好大儿,又是一阵剜心的痛,痛彻心扉。
你怎么就去了呢?留下这烂摊子可咋整?
又是一阵安静的可怕。
朱元璋什么人,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
眼角余光瞥见殿中站着的刘三吴,眼睛一瞪,嘶吼着让刘三吴建议人选。
是的,朱元璋妥协了!
他是一个老父亲,但他也是一代帝王,身兼万民福祉,不能只沉浸在悲伤中意气用事。
亲情重,江山更重!
但是,刘三吴此刻却犯难了。
他不敢私自提储君人选,毕竟这是皇帝才能决定的事,作为臣子只有参考建议之权。
若敢明目张胆的说让谁当储君,就算皇帝同意了!但是这个疙瘩也就结下了!
结局的命运无外乎两种。
一是参与党争夺权,满门抄斩;
二是心怀不轨,肆意擅权决定储位,欺君!也是谋反!诛九族!
两头都不讨好!
所以闭嘴才是明智的选择。
看着朱元璋犀利的目光,刘三吴这个铁头直接坐蜡了!
朱元璋知道他的意思,也不强求,自己开始低头寻思!
其实他看好燕王朱棣,能文能武,很像自己!如果登基为帝,定然是一代雄主!
可是当朱元璋把想法说出来时,刘三吴直接一句话就堵死了他:
“若立燕王,秦、晋二王如何自处?”
朱元璋又是一阵气急,蹬了刘三吴一眼,没说话。
其实刘三吴说的也没错,秦、晋二王是燕王的兄长,若立燕王,则违背了自己制定的《皇明祖训》里的铁律:
“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坐镇东.宫,为大明储君!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这是他亲.自.制定的祖训,让后世为帝子孙服从的铁律,总不能他自己制定的规矩自己先打破了吧?
大明以孝治天下,以德服天下,他之所以制定《皇明祖训》,就是不想后辈子孙为了皇位,像李唐一样,亲人之间血流成河。
他朱元璋一生亲缘淡薄,所以他非常重视亲情,不然以秦.晋二王以前犯的错,早死了百八十回了。
李唐的那种父子兄弟相残是他朱元璋坚决不愿意看到的。
看看唐朝,虽说强盛,也是以礼治国,嫡长继承制,可是自从开国以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之后,李唐皇亲宗族哪一代帝位继承不是骨肉相残?
到了第九代皇帝唐代宗李豫才是唐朝第一个以长子身份从太子正式登基的,而且登基的过程还有各种叛乱,如果他朱元璋的子孙这样,想想都难以接受。
不能选燕王,有些遗憾,毕竟燕王是有帝王之资的。
但是没办法,一旦选了燕王,那就完全走了李唐的老路了,开了这个头,恐怕以后就是数不尽的朱家子孙为了皇位相互明争暗斗,厮杀不止,宫廷叛乱不断,他朱元璋坚决不允许。
所以,燕王不能选!
但是秦、晋二王更不能选,秦王残暴,虐.待百姓是出了名的。
晋王脾气暴躁,没有帝王之才,也不能选。
这一下子让朱元璋陷入了为难,诺大的大明帝国竟然找不到一个合理的接.班.人?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刘三吴给朱元璋提了个醒。
选皇孙为储。
朱元璋猛然眼睛一亮。
对呀,皇孙!咱标儿还有儿子呀,如果选了皇孙,既不违背自己制定的规矩,也没有儿子辈之间的为难了,都没有话说。
朱元璋这下高兴了,看了刘三吴一眼,露出满意之色。
嗯,想不到这老家伙还有点儿东西!
但是选哪个皇孙呢?
朱标一共有五子,太子妃常氏生有两子,嫡长子朱雄英,嫡次子朱允熥。
侧妃吕氏生有三子,庶长子朱允炆,五子中排行老二,庶次子朱允熞,五子排行老四,庶三子朱允熙,五子中排行老五。
朱雄英倒是天资不凡,可惜8岁夭折, 不然就是妥妥的大明储君。
嫡长孙的去世,那可是朱元璋心中第一道伤疤。
而朱允熥和朱雄英一母同胞,但是想起这个嫡次孙……
朱元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本来朱雄英没了,那么朱允熥就是唯一的嫡孙,本应该是最合理合法的储君人选,只是这个孩子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比朱雄英小四岁,比朱允炆小一岁,生母常氏因为生他难产而死。
从小和朱雄英兄弟俩就是马皇后在坤宁宫扶养长大的,祖孙感情极深。
朱雄英夭折后,马皇后悲伤过度,承受不住打击,挺了不到两个月也去了!就只留下了朱允熥一个人。
而朱标一直忙于朝政,对朱允熥疏于照顾,朱允炆等庶出三兄弟又对他有些排斥。
时间一久,朱允熥养成了人后山大王,人前懦弱胆小的形象,面对长辈吓得说话都结巴,直往朱标身后躲。
胆小怕事还不学无术。这样的性子,就算把皇位交给他,恐怕三天就被人给架空了吧?
那就只能是朱允炆了,想到这个孙子,朱元璋布满皱纹的老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虽然说朱允炆是庶子,但是自从常氏难产死后,朱标一心扑在朝政上,没有再纳妃的打算,可东.宫的得有一个能主事的女主人操持呀。
所以,思来想去,就把侧妃吕氏扶正了,成为太子妃,那么朱允炆也就勉强算是嫡子了。
只不过这个嫡子跟朱允熥这种货真价实的嫡子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毕竟妾室始终是妾室,是从侧门接进东.宫的。
太子妃穿大红嫁衣坐八抬大轿走正门堂堂正正拜了天地的夫妻,而侧妃是穿着粉色衣服从侧门进东.宫的,更别提拜堂了。
即使扶正了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在正妻灵前也只能持妾室之礼,身份在成亲当天就定型一辈子了。
庶子自然也是一样。
只不过作为立储君的条件是勉强符合身份规定了。
至于朱允熞和朱允熙,则是年龄太小,根本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他朱元璋的年龄也等不了那么久了。
所以,思来想去就只能是朱允炆了。
刘三吴也认为朱允炆不错,知书识礼,学习功课也是刻苦用心,看起来是一个好苗子,可为储君。
刘三吴这种对待学业苛刻的老学究都这么说了,朱元璋还能说什么?
虽然朱允炆这个孩子也深得他的喜欢,但是选为储君总有几分不得劲儿,。
毕竟家庭亲情和治国之能是两码事,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决定,但是这已经是能选的范围内最好的了。
也不指望他能做什么开疆拓土的雄主,做个能治国理政的守成之君足矣!
至于守卫疆土之类的活,有他的那些叔叔们在没问题。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们那是一百个放心。
可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他眼中的守成之君却是手狠心黑,上台就削藩,那是真往死里削呀,不是被杀就是圈禁,要么就是流放或者贬为庶民。
朱元璋更不会想到的是,就在他死后四年,他眼中有帝王之姿最像他的燕王,直接把他一手建立的大明来了个乾坤颠倒,打着“靖难”的口号推.翻了他的孙子自己当皇帝了。
确实和他想的一样,妥妥的帝王之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朱元璋是没机会知道了,这是他朱元璋这一生第二次看走眼。
第一次是杨宪,好家伙!
直接把老朱骗得滴溜溜转,老朱直接崩溃大哭啊!
再有就是这次了,他眼中守成之君的孙子和守疆卫土的藩王,都让他看走眼了,但这些都不是他目前能考虑到的了。
储君定好了,就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吧!
就是感觉有点儿愧对朱允熥这个嫡次孙,不过这也是他自己不争气,就封他个吴王吧!算是补偿。
这可是咱老朱以前的王号,是现在的大明诸王之尊,相当于另一层意义上的储君,以前都是朱标兼任的,这次就给他吧!
让他就藩于最富庶的杭州一生富足安稳!算是他朱元璋这个当爷爷的对嫡孙的补偿吧!
可悲的是,吴王虽然封了,但朱元璋不知道的是,这个他亲封的吴王命运悲惨,没能就藩啊。
他和子孙后代被朱允炆和燕王换着囚禁到死啊。
他的子孙后代到了燕王曾孙朱祁镇的时候才放出来,与世隔绝了上百年,已经不辩牛马了,可怜又可叹!
但是对于此刻的朱元璋注定不会知道了。
对他来说,嗯!储君定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给皇太孙铺路了,朱允炆有江南士族集团的拥护,而这些人和谁不和呢?
朱元璋沉思着……
突然,眼中精光一闪,双眸一寒,凛冽的杀机一闪而逝,沉吟出声:
“淮西勋贵”
是了,就是他们了!
这帮人都是跟着自己一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妥妥一帮杀才,也是桀骜不驯的主。
原本经过各种安排计划 ,本是给朱标安排的忠实拥趸,用来护持着朱标上位的支柱力量,可是随着朱标的死,这些人成了朱允炆巨大的阻碍。
朱标看似温和,实则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手段不凡,才能镇住这些人,不管这些勋贵还是藩王兄弟,无不服服帖帖。
老朱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帝王手段岂会弱了?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朱标一死,这些人就是定时炸.弹。
一旦朱允炆登基,他可没有朱标那种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掌控能力,是根本控制不住这些人的。
而淮西勋贵集团也不认可朱允炆,他们只会拥护朱标和常氏的血脉,这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只要朱元璋一死,朱允炆登基,本就水火不容的江南士族和淮西勋贵,定会完全撕破脸。
到时候不仅朱允炆压不住,这才建立二三十年的大明王朝也会瞬间四分五裂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满脸杀气,脸色阴沉!
谁敢威胁到大明基业,注定让他死无全尸。
但是江南士族集团是拥立朱允炆的,那就只能:
诛杀淮西勋贵。
虽然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出生入死一辈子的好兄弟,但是任何人也不能对江山社稷造成威胁。
帝王本无情,一切的绊脚石根本就不该留, 本来想给他们留一个善终的,但是这个情形是做不到了。那就只能对不住他们了,以后到地下再赔罪吧。
“蓝玉,你该死的时候到了”
我朱元璋对别的兄弟心有不忍,但是对于你蓝玉,那是早就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你欺我太甚!
之前念着你是打仗非常难得的统帅之才,又对朱标忠心耿耿,原本打算一心把你培养成朱标上台后的军中第一人,让你们君臣相得益彰,成就一段佳话的。
所以你的桀骜冲撞,咱朱元璋都忍了!
可是朱标现在死了,你没那个好命啊!
你就到地下去给咱的标儿效忠吧!算是咱对你最好的成全。
你对咱这个帝王曾经的欺辱,都要一点一点的讨回来,让你死都死不痛快。
咱就拿你开头铺路,给太孙朱允炆铺出一条登基的康庄大道来 。
——
洪武二十六年初,锦衣卫到处抄家抓人,很多武勋功臣抓得抓,杀的杀。
到后来,惊天大案爆发,蓝玉被抓,罪名是:
“蓝玉谋反,勾结胡党,证据确凿”
对此, 蓝玉连反驳都没有,就那么被抓走了。
他并没有谋反,他自己清楚,朱元璋也清楚。虽然他曾经和胡惟庸走的比较近,但那仅仅是因为合得来,并无其他。而这只不是个杀他蓝玉的借口罢了。
这次的灾难,原本在太子朱标死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
虽然他蓝玉神经大条,说话嚣张,但他不傻。心里很清楚,他最大的依仗就是太子朱标,太子没了,他也就危险了!
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的时候 ,他就清楚:
他蓝玉死定了!
因为朱允炆是江南士族集团拥护,和自己不是一个阵营,甚至还是针锋相对势同水火的。
他蓝玉一向桀骜,根本就瞧不起朱允炆这种庶子,他只会辅佐自己的外甥孙常氏一脉,朱允炆不配!
而这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就算自己表忠心效忠,朱元璋也不会相信的,任何人都不会相信,因为根本不可能。他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集团和支持朱允炆的那一波江南人,根本无法共存。
所以,朱元璋为孙子清扫障碍,再合适不过了!
只不过他蓝玉应该是不恨的,在嚣张过后,清醒冷静下来,他也会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心惊胆战吧?
“违抗皇命强女干北元皇妃,纵兵攻打喜峰关……”
这些都是足以灭九族的大罪,让他多活了这么久,他应该感谢才对。
是他蓝玉太过狂傲,这是哪个帝王都无法容r忍的。
更何况他还有其他的毛病:
收数千义子死士 ,只认蓝玉不认朱元璋,私吞战利品,私自抢夺百姓良田等等。
走上断头台的那一刻 ,他看到了太多的老兄弟鲜血淋漓的头颅。
王弼,冯胜……
这些百战余生的老将本已经退出朝堂安享晚年了,可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加上之前自尽的傅友德父子,老兄弟们因为他这个刺儿头,直接一下子被拔除光了!
狡兔死,飞鸟尽,良弓藏,走狗烹! 自古不变的真理,他蓝玉认了!
看着一颗颗人头滚落,蓝玉无悲无喜。
见惯了战场的腥风血雨,这诛杀一万五千人的牵连大案,对他来说只是小儿科罢了!
最后就剩他一人时,却换了刑法:
“剥皮实草?”
呵!好残酷的刑法!
蓝玉知道,自己做的孽要还了,也算罪有应得。
他服!
只是此刑法到底还是太过残忍了,活生生剥皮时,让这经历过无数生死的铁打汉子,还是忍不住咆哮出声,生不如死!
伴随着猖狂无比的大笑,怒吼“哈哈哈,兄弟们,我来了”,“朱元璋,地下等你!”。
蓝玉死了,死得惨不忍睹。
在受尽折磨临死前的那一刻,蓝玉应该会为曾经的肆意妄为而后悔吧?
虽然没有那些嚣张拨扈无君无父的行为,在太子死后,他也难逃死亡的命运,但最起码不会受这些非人的折磨,哪怕朱元璋非杀他不可,看在多重亲戚关系份上,还有他那累累军功,走的也能体面一些吧?
朱元璋最重视亲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意对亲人下死手的。
但是蓝玉不懂,他仗着自己显贵的身份和功劳,肆无忌惮的在作死的边缘来回狂跳,一点一点的耗尽了朱元璋对他的眼缘和情分,转化为了仇恨和杀意,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所以说,做人平时还是别太猖狂,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相互体谅的好!犯不着自己找不痛快,安分守己最好!
有些事情真的是有因果的,还是多行善事的好,佛家说的的一些因果善举,往往还是会得到好报的。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