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小文,是源于昨日的直播内容,在直播中两个案例里,都是问关于自己做的是否对的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与否,在我的世界里,我通常会说并不重要(当然,这个部分一定是符合法律法规范围内的哈!),因为在心理学上,我们更在意于你是否舒服,这是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因为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们在助人的过程中,要保持中立的态度,我们不去评判,也不去站队,这是一些基本的素养,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做好这样的支持者,恰恰这是一个基本功。
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问你这件事他做的对不对?那么,从情绪层来说,那她一定是受伤了,我的意思是她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或者她期待的回报或者结果,所以是不舒服的,所以才来问询,不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案例,我想你能理解我所说的吧!
这两个案例明显的部分就是界限,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着越俎代庖之事,得到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都会自己以为很好心的,是啊,我是为他好啊!我这是关心他啊!我们是亲人啊,我们不应该相互关心吗?是的,似乎这些都是正确的,也的确按常理都是如此,只是我们忘记了他人的需求,他人的渴望,我们完成的是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渴望,忽略了,也许对于他人来说,我们这些行为只是我们自作多情,是我们自愿行为,是心甘情愿的啊,你为我付出,我尽情接受,不是很正常的吗?俗话说“斗米恩,升米仇”啊!也许我们的不断关心,帮助,替代,反而阻碍的他们的成长呢?张德芬老师有一本书的名字是《舍得让你爱的人受伤》,《触龙说赵太后》之“父母之爱子计深远”,何况我们还不是亲子关系,不是父母与孩子呢?所以,请停止我们自以为是的认知吧!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单向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付出的,其他的关系都是双向的,所以这样就会出现“施与受” 的不平衡,也就出现了所谓的“老师,您觉得我做的对吗?”“老师,您觉得我做错了吗?”这样的问题啊!
当然,想要说清楚界限这个话题,并不是短短行文就可以了,慢慢来,后面继续说!
很感谢你能够阅读我的文字,谢谢您!很开心遇见你!祝您幸福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