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笛云海先生“双节”出游回来,发了第一篇文,是写深圳的(那也是他的第一站,女儿在一家国税局就职),题目是“深圳不是天堂”,文中写到了“睡大街的男人”、非常市井的“卖水果的女人”和女儿的“简陋的住室”、办事爱送红包的“深圳现象”。当然,点睛之笔是最后,也是文章主题的升华。他说:深圳有“魅力”,深圳很“势利”,“没钱寸步难行”,“但钱却不是一切!”“女儿的事业才起步,且起步尚好。”希望她“不忘初心,廉明为人,重德优于重财,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简书》,横笛云海)
期待着的文友们好评如潮,关注他的简友甚至说“出来的太慢了,有久违了的感觉!”弄得他一头雾水(哈哈哈)。我留心了一下,先生的文是10*17*17:43发的,到我下笔写此文的10*19*18:30,才刚好两天,阅读203,评论20,喜欢6。
我很感慨:到底是省(区)作协的作家啊,就是有妙文有人气!
当然,留言评论的也有鄙人,先生是我的文学创作的指路人,我是很佩服很感激他的!
在文友群里,任老师的评论很有见地,不妨在此与大家分享:这篇短文,立意很好。从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各阶层的生活状态。若能身处其间,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与世态炎凉,倒不失一个移民都市折射出的人性变迁与社会矛盾结晶。
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加上鄙人的耿直率真,不识深浅轻重,好多话是想到就说,这才有了关于“深圳不是天堂”文章标题的讨论:
我在文友群里说:标题不好:1:老套。2:好像没人说过深圳是天堂的话,您说它不是,没有吸引眼球的地方。3:若直说“我眼中的深圳”,不知咋样?班门弄斧了,请谅!
先生回说:我在文中交代了,深圳曾是我眼中的天堂,我以为不少人也是这想法,我是想说深圳的两面性。这很重要。至于你说的题目实在太大和不明指向,难有吸引力吧?
我赶紧再说:说得是。我也读出来了文题的呼应,但不知咋的,我就觉得这题目不好!不知是哪根筋转不过来了。
其实,我的“哪根筋转不过来了”仍然没转过来!这里边还有两个问题:
一个就是我的文章标题:欣赏、评论是一种能力、素质和修养。显然鄙人三方面都欠缺的多着呢!这我有自知之明。
另一个是,鄙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没说清楚没说完整——我是很佩服先生的散文功力的,每每读来都有收益,特别是文章标题的新颖别致,更是我学习应用的榜样。但也许是读得多了,就觉得不新鲜了,就是我说的“老套”了,我是期盼着有新的更绝的标题好学呢。我有好学上进和对文学对先生的敬畏也是真切的!
(后来,有文友说:我倒赞成“我眼中的深圳”这个标题。我回说:“赞成”当然我喜欢。但请告因为……所以。她还没回话,暂且不提。)
我不喜欢也不会更没时间长篇大论,阅读也一样。但既然展开了话题,那就再多说几句——
先生说他不喜欢点赞、打赏那一套,一次,一位洛阳的文友把他的文章不吭声拿去在一个平台上发了,他就很生气(当然,这里边还有著作权的问题)!起初,我对“那一套”还是很赞赏的(现在也不完全反对!)也喜欢在群圈里点赞、评论,觉得这既能拉近朋(文)友间的距离,又是相互学习交流的一种途径。但后来发现问题越来越多了:平台上,只点不评,搞小圈子、拉山头;群圈里,只想让人家读、看、赞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很!这完全背离了欣赏学习、交流提高的方向,更谈不上“水平、素质和修养”了,个别的人品就值得怀疑。
本来,审美观不同,欣赏的角度也不同,评论的说道也不同,这没问题。问题在于,你必须发真心、说真话,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就在我要结束小文的时候,文友“赞同”发来了她的“因为……所以”,谨录以备考——
“”因为深圳并不被很多人认可的天堂,也没有这种约定的说法,不像苏杭。另外作者写得都是老百姓的小事,用天堂显得格局太大。再说了,我常常是总感觉的,写文章也是,所以总缺少章法,所以洛兄便要我说个理由,我才会进一步思考,哈哈哈,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