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黄的路灯下,几只飞蛾翩翩飞舞着,时不时彼此交欢在一起,它们并没有因为路人的经过而有所停歇。半透明纹路的翅膀舞动间,光随影动,掩映着不变的尘土。虽是傍晚,雨后的土地上,路两侧花丛里韭兰修长的嫩叶依稀承载着几水滴,微风吹吻着它们摇曳起来,几分灵动,几分跃然,晶莹如洁。动与静,大自然赋予着万千生命各自生长的自由,此时此刻显得多么安谧和谐。
路口不远处升腾起夜市的喧闹,极不相混的口音分辨着当初他们与这座城市的距离。在生存边缘的人们,同样处于城市的边缘。但这不妨碍他们内心深处的希冀,每个黎明,每个夜晚都流露出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无限爱恋!
与其它些许个小摊拥挤相挨在一起的场景不同,不远处一辆脚凳三轮车显得分外惹眼。在路灯依稀可以照射的范围内,孤孤独独立在路边。如果不是葡萄光滑外衣对光的反射,你很难明确知道那是一个摊位。走过去,老妪苍白的发丝,零乱的飘散着,遮拦着额头早已成型的皱纹,如沟壑般的深度让人动容。岁月从来不曾告之明确的信息,却给出了推断的入口,传递着她走过的人生,怅然间令人无奈。依稀可辨的车标已不能明辨出它的生产年代,只有那猩红的铁锈在昭示着这辆车相伴主人的岁月许久。
老妪微微转向于我的面庞透漏着对过路人的挽留,我的心灵仿若被羁拌了一下,内心深处再也无法忽视这份挽留。逐挑拣出一串葡萄放入称盘。只希望这小小的一串葡萄可以减轻岁月留给她的压力。
称重…
计价…
得益于她谙熟的口算,于我则少些等待时间。
夜空中如针般的蒙蒙细雨飘散而下,好似延续着白天的剧幕,不肯退场。门口的一角,是否还残留着上一场瀑雨打下的蕉叶,干瘪的叶脉离开母体的滋养,加速着奔向生命的尽头。
掏出随身仅带的纸币递给老妪,原本粉色的纸币在细雨接触中褪去光亮,没有了先前的挺硬,握在手里更显一份柔软。
老妪表情已没有了方才的笑意,骤而转为愠色。倏地将葡萄向后移动近旁。
“我没有零钱,您还是买别人的吧!”,老妪说着令人不解的话语,语气间透漏着不悦与鄙夷。
我不无尴尬地立地原地,心灵遭到闪雷直击般,顷刻间不复往昔。最痛处是一颗善意的心灵遭遇无声指责。
ATM机取出的钱,其真自不辨说,然引起这端“待见”却是无论无何也不曾想到的。
想起费孝通老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在一个村庄里,人们相互知悉,信息基本对称,每个人对自己的名誉都很在乎。每个人都以诚信待人,因为一个人世代的活动半径也就是方圆几个村,如果不诚信将会很难生存下去。世代生存的法则教会人们必须恪守本道,诚信待人。
我不知道现在以诚信著世的村落在中国还有几许。但多年的阅历告之我,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善意正越来越迷失于霓虹酒绿间。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激进了30年,林林总总的工地是即将耸起的摩天大厦。与高起的大楼相比,人心的高度却是下降的。这种高度体现在世间生存的每一个人心里,今晚的老妪只是一个缩影。
老妇的岁月里是弥留着中国特有的一段时期,她因此对人总有一份提防与不信任。岁月留下的伤痛,几十年之后依旧驻满内心。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大抵来源于此。
高楼的筑成尚有时日,那么,要老妇重新筑起信任的高度,相信一个善意的人,又需要多久呢?
聪明的你,可以给我一个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