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啥是佩奇》刷屏,现象级爆红的背后既承载的是我们对“年”,对“团圆”的情怀,也承载了老人对孙辈的隔代亲,近乎是力所能及的宠溺式满足。
我一直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工作之余可以一个人在家看一整天的书,或是追一整天的剧,也能自我陶醉给自己做羹汤。自从有了孩子后,这种安静被彻底打破,孩子的精力无穷无尽,能从早闹腾到晚,看动画片,唱歌声,背诗声,音乐声,打闹声,真正是声声入耳,轰隆不断。
有时候我特别无奈地请求安静,公婆就会说家里有孩子多热闹,不然太没意思了。闺女是个活宝,也是个开心果,经常语出惊人。
有些事,她挺认人的,比如去厕所,只要奶奶陪,其他人一概除外,每天晚上喝牛奶的时候必定留一口给奶奶;她要撒娇的时候必定找爷爷,因为爷爷心软,经不住她的“求求你”;而洗漱和睡前故事,就一口一个“姐姐”的哄我;要吃草莓,就开心地和爸爸视频。
公婆把闺女照看的很好,在老家的时候,为了让我每天看到闺女的情况,他们熟练地学会了用微信,小视频、视频聊天几乎成了每天的打卡作业。婆婆会看一些公众号的育儿文章,了解最新的咨询,还学会了梳好几种发型,而我只会梳马尾辫或者两个羊角辫,所以最后就建议把闺女的头发留长,方便我以后打理,说来也是挺惭愧的!
闺女和公公最大的相同点就是:胃浅。闺女去公共厕所,会干呕,有时候上完厕所,自己就吐了。有一次婆婆去城里体检,公公带着闺女一起玩儿,闺女要上厕所了也是硬憋着,最后换裤子时,爷孙两个都一起吐,这画面想想也有几分滑稽。所以我时常打趣:以后老了恐怕是指望不上闺女照顾了!
闺女从出生到现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几乎都没有跟爷爷奶奶有太长时间的分离,前段时间公公一个朋友的母亲过逝,公公回老家去了三天,每天晚上还要跟闺女视频聊几句,孩子不在身边顿时觉得不习惯,缺少了那份热闹和鲜活,总有些不适应。
都说现在的年味儿没以前浓,以前盼着过年就能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追求的是物质上的满足。现在不愁吃穿,就缺少了那份期盼,过年只是一种仪式或者形式,主要就是围绕孩子。在老人眼里,我们是孩子,在我们眼里闺女就是孩子,所以“大小孩子”爱吃的就是过年的主旋律。
这几天围绕过年也有一些纠结,想回去陪陪爸妈,爸妈似乎更想念的是外孙女,准备了很多,都是闺女爱吃的。就算我自己单独回去,也会被亲朋好友追问:怎么没带孩子一起回来?奈何时间不够,也没有分身术,只能看天时条件,再做打算!
连着两天,在朋友圈发了一些为过年准备的小吃食:腐乳肉,油糕和炸薯条。有朋友评论说我们家年味儿好浓,其实远不止这些。有了老人就有了习俗和讲究,有了孩子就有了说教和传承,总是力求做足仪式感。
去年的年夜饭在饭店吃的,没有想象中的好,四个大人一个孩子,缺少了准备的过程,也缺少了欢庆,未免有些冷。今年就一点点儿准备,有闹有笑,有建议有讨论,热气腾腾的吃食,出锅就吃一口,也是甜蜜和满足的!
老人在厨房,孩子在客厅,这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触手可及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