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以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抓手,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为目标,正在天山南北掀起一场深刻的效能革命。这项工作的核心要义在于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赋能,让广大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工作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精准施策,破除形式主义枷锁。新疆地域辽阔,基层工作点多面广线长。自治区党委紧盯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出精准施策“组合拳”。在控制文山会海方面,更多采用视频会议、线上办公等数字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针对“过度留痕”问题,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取消不必要的台账报表工作,着重看实绩、听民声。在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方面,集中整顿各类政务APP、网络工作群组,整合关停功能重复、使用率低的应用程序,建立统一的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赋能一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减负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全区实施“社区治理能力提升计划”,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和服务设施。在喀什、伊犁等地开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试点,建立基层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群众诉求办结时间平均缩短65%。同时,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培训,重点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应急处突、服务群众等实战能力,让基层干部既有“减负”的获得感,更有“赋能”的成就感。
实干为民,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基层减负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和群众满意度提升上。新疆各地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和过度留痕中解脱出来后,更加主动地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听民声、解民忧。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基层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万件;在和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预计全年可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基层减负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工作,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