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让人舒服的沟通技巧,记下来,30天后大方又自信!
1、不干涉别人的选择
我很爱管闲事。因此有一个老朋友抽烟的时候,担心我说他,就防御性地先开口问:“你打算怎么帮我戒烟?”我说:“烟对你是一种重要的陪伴,想抽就抽呗!”他大为震惊,恐怕还几乎没人这么支持过他,就算是烟友,恐怕也会一边说着戒烟的无奈,一边继续抽。
沟通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认为,人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安抚自己的情绪,维持自己的统整感。吸烟只是安抚自己的一种方式。
2、认真听
以前听别人说话,总觉得别人废话多、没意义。后来发现,每个表达都有深层的意义。如果我听懂了这个意思,将会更理解他,也可以提升关系。比如朋友很兴奋地介绍北京哪个酒吧的歌最好听,我仔细感觉了下,他是想通过给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跟我建立关系。所以我也很认真地配合他,听他讲述——我配合也是为了建立关系,并不是真的打算去酒吧。
沟通心理学:
听话听音还不够,每个人的言行都在表达自己的意识,或者潜意识,需要深度识别语言背后的目的和意义。
3、关注关系,而不只是内容
我和朋友交流时,讲了一段心理学的理论,气氛有点尴尬。我感觉了下,发现自己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过了一会,为了平衡,他也发表了他的一段人生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那种,他也成了指导者。我知道我们说的内容不重要了——他不喜欢被人指导。于是,我果断停止这类内容的交流,改说笑话了。
沟通心理学:
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心对于关系的需求就如身体对于空气的需要,关系一直是我们沟通的基础。如果我们能识别关系语言,就可以减少在内容上的消耗。
4、不接招
如果有一天你批评朋友做事不对,朋友就向你各种抱怨。你可能会接着说服,甚至会想“我真的是个笨蛋,看走眼了”。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宽恕自己,相信自己。不用跟对方吵,安抚对方,或者一起想办法,其实就是“不接招”。
沟通心理学:
心理学实践发现,如果能理解和接纳自己的一切,也就可以理解和接纳别人。
5、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果有人向你提出一些苛刻的需求,你可以说:“我现在有点为难,如果我这样做会怎样,如果那样做又会怎样。”对方一下子就没招了。
当你说别人“你话怎么这么多”,对方一定会很受伤。可以换个说法:“我今天学习有点累,不想说话了。”对方可能会有点失落,但至少没有人受伤——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沟通心理学:
评判会让彼此紧张,进入防御模式,使得后续沟通变得低效甚至有害。
6、留意“场”,有效进行沟通
朋友越说越焦虑,我听得有点烦。朋友发现我不想听,就说得更快、更焦虑。我注意到这一点,便开始放松。神奇的是,这影响到他也慢了下来,而且还开始自省:“我为什么说这些?”
调整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从而改变沟通的走向。
沟通心理学:
后现代心理学提出“同在”理论,人本心理学强调“在场”,主体间心理学则强调每个人都在影响关系场。
——————————
我是郑磊杰老师,实战派演讲教练,自信魔法师,专注演讲表达培训8年,1000+场演讲培训实战经验,学员遍布全国200多座城市,海外10几个国家,有企业家、事业单位负责人、上市公司高管、银行行长、职场精英、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各类人群,一对一演讲辅导上千例,通过实战帮助学员提升了自信,学会了演讲,让学员实现了自我的突破和跃迁。
擅长帮学员解决以下问题:
缺乏自信怯场 | 害怕当众讲话 | 上台发言紧张 | 心理素质较差 | 害怕与人冲突 | 内向不善表达 | 说话缺乏逻辑 | 聊天无话可说 | 不善即兴发言 | 上台讲话拘束 | 演讲缺乏气场 | 说话易得罪人 | 嘴笨总是吃亏 | 不敢出镜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