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动
我记得从大学开始,每隔两周或一个月,有一两天的时间里,我都觉得人生毫无希望与意义,有时心情低落至谷底,有时脑子又像打了无数结,有时心浮气躁反复横跳……我至今夜不明白自己为何那样^_^。
从前长辈们往往拿“应该不应该”的大道理向我说法。他们说,像我这样一个青年应该活泼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的,应该努力做学问,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放在心头。谢谢罢,请留着这副“应该”的方剂,将来患烦恼的人还多呢!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动
到底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呢?不过是拿着自己的人生标准和行为准则,噢不,也有可能是拿别人的标准、拿ta在社会上见识到的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标准,给你开药方罢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惜太多人都不能亲身实践这个浅显的道理。
我自己最近有反思,自己也一直在告诉某人,ta不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甚至语气颇为不友好地告诉某些人,ta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其实,我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和社会“本来的标准”去强迫别人。
我很欢喜别人提中肯的意见甚至是批评,但极度反感他人一副教我做事的嘴脸。所以无论是我自己,还是他人,在诲人不倦时,方式一定要正确,这样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然则,徒劳之外,增烦恼增怒气!
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动
读到这里,我想起我从前的一种观点:无论是烦恼、忧愁、悲恸、愤怒、羞愧,还是欣慰、开心、得意、窃喜,都要表达出来才好,文字分享也好,倾诉也好,甚至是大吵一架也好,都比藏在心里要好。我犹记得,读书时期在我莫名难受的时候,我就找一部悲剧电影,放声大哭过后,心情也的确畅快不少。然而,我自己却逐渐弄丢了这个方法。
然而,随着长大成人,随着步入社会,随着所有人都要求我们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成熟稳重的大人,随着长大后的顾虑越来越多,我们与曾经的朋友也都越来越难以交心,越来越孤独寂然。
幸运地是,我们还有各种分享平台,作为彼此的陌生人,我们不怕自己的烦恼被嘲笑,不怕自己的想法被人批评天真幼稚,不怕自己的怪异行为不被人理解,不怕自己的浅薄无知被人攻击……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恐惧,展示自己的脆弱,展示自己的无助,展示自己的感动,展示自己的得意,展示自己的温暖,展示自己的开心……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攻击我们活在虚拟世界,反正我是觉得,如果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感受不到温暖和善意,何必计较那么多呢?相反,我觉得通过对自己内心的窥探,我眼中的现实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美好了呢!可能是通过分享,扫除了心灵的阴霾,“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艺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就在此祝你,谈谈笑笑,跑跑跳跳!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动
身体和大脑,总要有一个动起来! “一个人自以为自己在坚守什么或追求什么,其实都是在打发时光,只是找自己最满意的方式—史航”。愿我们都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打发时光的方式。
不要任由自己胡思乱想,多读读书,看看他人的思想,自己才不会狭隘;多运动,生理健康,心理也会健康,精神和身体是可以互相控制的。
脑子生病的时候,更不要相信自己大脑中那些消极恐怖的想法,那是大脑结构损坏、机能失调的症状,积极寻医和自救,不要害怕,世间除了生与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