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著,安燕玲译,2011年),虽然说的是亲子的关系,但实际上,也体现了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智慧。今天,好友聊起身边两位创业的朋友,这两个人目前从事的行业相近,一位并非科班出身,但目前做得相当出色;另一位有长达十来年的行业经验,曾为行业内企业高管,但目前创业的公司举步维艰。我问她,两个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好友说,前者性格平和淡定开放,后者则是偏激精明保守。如果说,一种平和淡定的性格,对创业而言颇为重要,对于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也然。这本书,倡导的,最为核心,处理亲子关系的理念和智慧,正是尊重,平和,淡定。
书的第三章讨论了代替惩罚的方法,包括:1.请孩子帮忙;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明你的期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总结起来主要是三点,第一,让孩子清楚了解自己的错误行为;第二,给孩子改正的机会;第三,让孩子了解大人的感受。
第四章,鼓励孩子自立。当我看到这一章的标题时,在想,为何作者把鼓励孩子自立置于探讨亲子沟通的话题当中。是因为自立的孩子更理性吗?自立的孩子更有责任感吗?自立的孩子更懂得分辨是非吗?呵呵,看过之后,还是更为认同作者的分析。作者提出,鼓励孩子自立,即是“让他们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当一个人处在依赖别人的境地,随之而来的,除了有点感激以外,更多的感觉是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怨恨、挫败和生气”。如果我们帮孩子做得太多,反而,“他们的依赖会导致对我们的敌意”。如何鼓励孩子自立呢,作者总结了以下几点:1.让孩子自己作选择;2.尊重孩子的努力;3.不问太多问题;4.别急着告诉答案;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五章,学会赞赏孩子。这一章,是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章。作者总结的关于赞赏的技巧是:1.描述你所看见的;2.描述你的感受;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总之,别夸大事实,实事求是,要赞在点子上,明确,而非过于笼统。这些规则,完全可以用在成年人的身上:如何赞赏朋友。
第六章,让孩子在角色中释放。看到标题不是很理解,不知是否是中文翻译的问题。看过书中的分析,还是挺赞同以下的观点:“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正因如此,作者提出,“如何一个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已经陷入到一个角色中,是不是就意味着他辈子都要饰演这个角色?他会永远禁锢在角色当中,还是能够从角色中释放出来”。看到这里,我觉得,可能用“标签”来替代“角色”的翻译会更容易让人理解。总之,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有意无意中,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正因如此,既要警惕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又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标签”、撕去“标签”——即标题所指的,让孩子在角色中释放。对这个问题,作者总结如下技巧: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4.以身作则;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受和期望。
第七章,融会贯通。这是综合前面的内容吗?正是总结全书的一章。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出,所有的沟通技巧,所有的努力,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1.彼此相爱,让自己快乐,也让我们所爱的人快乐;2.生活中不在相互指责和抱怨;3.体谅他人的感受;4.用正面的语言表达愤怒和烦躁;5.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自己的需求;6.让孩子成为有爱心,负责人的人。真正意识到,理解了,接纳了如上观点,每个人,都能在实践中,衍生出自己的新技巧,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