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最近对这句话有了切身体会。三月份以来,日子好像开启了魔幻地狱模式,外公突然离世、搬家、接到还不错的单子、上海疫情、被封控地点包围、因为一些疏忽被客户取消订单,还有无数零碎的事务,感觉身体和灵魂都被打散好几次,又强行被自己聚形,好歹还维持了个人样。
以上是四月下旬写下的文字,当时脑袋一片混沌,好似要坠入虚空,落到文字上却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好像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古今如一的哀愁可以被世人一遍遍地咏叹,因为能被书写的只是当下万千思绪中的一缕,而每次刻骨铭心的境遇又不全然相同,因此说得再多也不为过。可即便再精准代入的语言,也无法让旁人完全体验当事人的心情,所有的冲突与不理解,也正是由这些点点滴滴的情感累积的,而没人有解决办法,只有将期盼与要求转化在自己身上,并对他人宽容,心态才会变得平和一点。
这会儿今年的第一季度快要结束了,日子终于过得好了一些,主要是心态终于又归于平和,现在看来这是多么不容易且了不起的一件事。结合大环境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在疫情的中后期,我过上了比之前更好的生活”,这听起来多么励志,至少对于我自己来说。以前总觉得要经历惊涛骇浪的人生才有乐趣和价值,现在却如此地渴望平静,可能是这环境带来的压迫,让我明明还没有经历什么,却有了像是历尽千帆归来后的心态,连追求都变得不一样了。
想起来以前总觉得35岁之后可以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现在快到30,才意识到实现这一理想需要具备的条件,不仅要有意识,有努力,更多的是取决于选择。书里说“一次等于没有,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所以只有一次的人生有什么价值?书里又说“追求意义的过程就是意义本身”,所以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价值的过程,换句话说,虽然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却可以选择重复经历的事,这些重复经历的事决定了人生的走向以及生活的状态。简而言之,选择大于努力。或者可以说,选择对了,努力才有结果,有结果才会有价值。
这是今年第一季度很主要的一点体会,有些选择看似是被动做出的,实则多少掺杂了自己的意愿,痛苦只是因为这个意愿还不纯粹,或是在诸多思绪中没有占据上风。而痛苦带来成长,成长后的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强大的选择意识和逻辑,在每次果断优质的选择中,内耗减少了,生活自然会变得轻松顺遂许多。
现在网上都流行说“摆烂”的人生,今天早上还刷到一个视频,说名人也摆烂。雷蒙德卡佛说:“我从没喜欢过工作,我的目标永远是得过且过。”余华说:“我第一天到文化馆上班时故意迟到了2个小时,结果我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来上班的,我心想这地方来对了。”毛姆说:“你想干什么?我想得过且过。”我点开有两千条评论的评论区,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居然出奇地清醒,基本上都不想干活,却知道摆烂的前提是要有摆烂的实力。有个评论说得尤为扎心“名人摆烂,是有实力不干活。普通人本来就“烂”了,压根不用摆”。现代人的压力在此可见一斑,而大多数人的追求在此高度统一了。我突然间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因为在这条追求的道路上,几乎所有人都是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