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穿衣对于我来讲,简单,自然就好。
先说我的三餐,早餐是简单的鸡蛋,面包,或者豆浆和面条。
现在的午餐在学校,有什么就吃什么。晚上不变的垃圾食品也使我快乐。
自己并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不喜欢荤,只是长久以来,已经习惯了什么简单吃什么。当然,说这些的时候,仪式感除外,如果有约会的话一定是要场合场景菜品都通过挑选再最终决定,这就除外了。
日常才是日复一日的习常。
我们的五脏都有各自的喜好,肾喜咸,心喜苦,肺喜辛,肝喜酸,脾喜甜,纵使这样,我们也不能一道菜里酸甜苦辣俱全,否则真难想象这是什么味,或者是将五味菜同时做好,来满足五脏的需要,这样肠胃也会提出抗议的!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回里,一道茄子做的茄鲞却要用鸡肉,新笋,蘑菇,豆腐干,各类干果……做配料,这还不算,还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最后做出来的茄子也不是茄子,完全失去了茄子本身的味道。
我的穿衣也很简单,喜欢黑、 白 、灰三色,包括鞋子也只是喜欢黑、白两色,不是自己专喜欢黑白,只是觉得它们穿在身上不显得那么突兀,简单,自然,和谐。虽然红的,蓝的,黄的三原色或是小碎花大花花也好看,只是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些颜色太艳,搭配不好会很俗。纵观我的衣服,大多都是纯色。
我认为接进本真的东西才是好的 ,简单,朴素。大自然既然创造了了万物,也都赋予了他们各自灵气,因为各自的灵气才彰显出各自的与众不同,如果去刻意改变,反而弄得是非东非西了,难以辨别,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去刻意去改变呢?
然而。
现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有些却繁而乱。一会儿提倡西方的“自由平等”的教育,一会儿提倡东方的“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最后教育来教育去,自己却忘了教育的初心。
我是一个对于教育充满着热枕的师范生,以前刷到过荣格老师一段话,当时还特意将这一字一句分享了给好几个人: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不要对学生的成长有期待,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这和我之前学习,或者说真的学习到的教育学,教学心理学里的观点有些不同,像人本主义,但是又不是那个味。这个很简单,我喜欢。
于是我觉得先打好根基才能盖楼,品德教育是学识教育的根基。就如孔子所云:“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有学问!”先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谨言慎行,有爱心,仁慈,胸怀宽广的人,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以后,再谈学习不迟。
季羡林老先生说:“吃饭是为了生活,但生活却不是为了吃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存在的价值,我们作为教育者的价值就是应首先竭尽所能去让每个孩子去了解,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充分发挥自己价值,让孩子们真正获得幸福感吧。
所谓幸福感和快乐,我觉得彼得·巴菲特诠释的很好,“如果一个人选择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并且被社会需要的工作,并且不遗余力,这就是生活的快乐,”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本真吧!
最后,开篇说到吃饭,穿衣对于我来讲,简单,自然就好,有人会觉得我在扯,明明要搭配奶茶、水果、甜点,穿衣连袜子围巾耳环都要搭好。这其实不是在扯了,这美其名曰:点缀。说到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不要对学生的成长有期待,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不同...除了太阳以外,也会有像奶茶甜点围巾的东西,那是偶尔的阴雨变化,这自然也是点缀,点缀的精彩与否自然得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