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中青年人每天练练太极?
因为太极拳是最好的减压运动!
太极拳属内家拳种之一。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而太极拳以松静养气、通络为主,也可以说以放松、调整周身气血为主,有修心养性之功效 。所以为了养生,调整气血的运行,恢复体内的正常循环,以练太极拳最为适宜。
练太极拳,必须做到" 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其气顺,不可叫气道结滞,所以说:练拳不可闭气、使力,总以放松、沉气为主。在练拳 时要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练太极拳的人们在练拳过程中思想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每次练拳下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身体微微出汗,增加体 内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了精神压力,并起到了健身功效。
太极拳因为充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既是武术又是文化;既是健身 又是武术,它既练内(心)又练外(体),精气神兼练,既有养生健身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不但能提高人的文化品味,也会在艺术的熏陶中缓解紧张的身心。
中医认为,肝肾易亏,犹 如根枯而页黄。浇水灌肥应从根部着手,滋肝补肾,乃是养生保健的秘诀。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补作用的食品和药品外,重要的是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因 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的各种营养转化为精血(及内分泌)的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正是促进 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的最基本的环节。腰脊和腿部增强,自然血脉流畅,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
所以,针对当今白领的生活方式,练习一种或几种太极拳和太极拳器械是一 条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平衡和动态平衡,早日从沉重的学习或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
1934年2月,上海大东书局公开出版杨澄甫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这是一本太极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经典文献。
其一,自杨露禅、经杨健侯辈、至杨澄甫辈,祖孙三代练拳、传拳,都是口授身传,不立文字、未留系统拳照。至杨澄甫才首次以亲自示范的成套拳照为基础,撰述成专著。由口授到有书为据,这是一个转折,或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其二,《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作者在《例言》中强调:“太极拳祗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眩聪明,妄加增损。”要提防“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这种情况,是人为地对原传拳架的改变。就拳架传承的一般情况而言,拳架在自然传承中出现变化也是难以避免的。由于传习者各自的武术基础不同、文化素质不同、社会阅历不同、性格和体质不同等,对原传拳架的理解不会尽同,采取的修练方法也不会尽同,于是,形成的擅长技法(所谓“绝招”)和练拳风格必然有异,这就难免所习拳架和拳式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杨氏祖孙三代存在这种情况,他们各自的传人、再传人同样会因为上述原因,引起所习拳架和拳式发生一些相应变化。唯此,若不进行必要的统一,再一代代转传下去,失去杨式太极拳架的“原生态”将是难免的。要统一,必须有个标准。“杨澄甫定型架”发挥了这个标准作用。杨式太极拳从不强调统一标准,到强调“无二法门”的统一标准,应该说是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