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吧,可能看过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也并不喜欢这些老古董。照实了说,之前我虽是知道这么一本书,可我也和普通的大多数一样,对鲁迅先生的书并不感兴趣,如果不是如考试,有“鲁迅研究”一课,我是断不可能看《故事新编》的,废话不多说,今天聊一聊《采薇》吧。
伯夷、叔齐是辽西,孤竹君的长子与第三个儿子,孤竹君仙逝时,按性格、能力想把王位交给年轻些、能做事的叔齐。可没想到叔齐没有接受王位,离开了辽西,还在半路上遇着了离家出走的哥哥,伯夷。两兄弟听说西伯周文王肯为老人们养老,于是一起来到周国领地,放宽了心进入养老院,安安心心地想渡过残生。
可年轻的周武王,却出了兵要去讨伐自己的故国,辽西,按理来说纣王还是伯夷的本家后辈呢!于是这两位年事己高的圣人,成天提心吊胆,终日不得安宁,身子己是在辽西,吃穿用度完全不愁,可是性子急一些,能力高一点的叔齐,总是把心思放在辽西与西伯的战争上。生拉硬拽着性子弱一些,胆量小一些的伯夷,一手扯着周武王的马头,失了心似的大喊。
“老爹死了,你不葬,这是孝吗?”
“臣子以下弑君王,这叫仁吗?”
武王并没有理会叔齐,如果他要反驳的话,一定会瞪着眼,握紧了黄斧头、白牛尾,口气生硬地说。
“纣王,无道,天下黎民不得生,这叫君吗?”
“纣王,掏出了贤相比干的心,这叫天子吗?”
“纣王,无缘无故,杀戮百姓,这是百姓的父母吗?”
“天下苦纣久已,我‘发’不过是顺天意、民心而为,有何不可。”
上了年龄的老人们,一般是不会听从年轻人的意见的,他们认准了自己永远是对的,当然伯夷、叔齐也一定会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他们离开了西伯,成功从匪人手中逃生,来到了不高也不低的首阳山,这两个老兄弟,发了誓言。
“以后就是饿死,也不食周粟。”
他们吃着荒年度饿荒才会吃的薇菜,老天保佑他们居然活了下来,可最后伯夷、叔齐还是饿死了,难道是首阳山没有了薇菜吗?当然不是了,人活在世上那些鬼啊、神啊、妖啊,他们很少会害你,那些害你的,永远会是你的同类们。他们无知无畏地来参观首阳山的圣人们,口中说着温暖敦厚的诗歌,诗里不过是一些男欢女爱,可他们却要用古老的规定,来讽刺批评社会的你。
即使上天可怜伯夷、叔齐,令一头母鹿来了凡,用温温的奶水滋养这兄弟,可这两兄弟还是饿死了。
村子里有人疯传
“伯夷、叔齐,因是妄想吃鹿肉,所以母鹿再也不出现了。”
于是听着信的民众们,一同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你认为鲁迅先生是在嘲讽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