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缩称,是一个国家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和入学条件,学校年限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制度、生产生活、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学制开始诞生,经历了发展,到现阶段的持续发展。其中旧中国学制的发展意义非凡,是学制历史中的亮点,对现人来说是一部多彩的教科书,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借鉴和创新发展。
1862年我国政府创立了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标志着近代学校的诞生,开始了学习外国知识文化技能的旅途。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是现如今,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胜地。在此之前,中国的学校教育都是无制度可言的。1905年出现“废科举,兴学校”,是中国近代化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此时的教育开始逐渐走向制度化。1902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来专门管理教育,是中国教育制度化的开始。从此中国开始了有层次,有系统,有任务,有目的的教育制度,走向专业化,国民素质人才培养效率大大提高。
1902年,我国承袭日本学制,首次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1903年,我国承袭日本学制,实行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并且反应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912年,我国承袭日本,实行壬子癸丑学制,南京临时政府改学部为教育部,改学堂为学校,改监督、堂长为校长,反应资产阶级的要求,废除性别和职业限制,体现了教育的均等。
1922年,壬戌学制出现,又称“六三三”学制,由学术界人士和民间人士以美国学制为蓝图指定的,是一种新学制。它具有很强的弹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是我国历来学制中最为科学的学制之一,一只沿用到解放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