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0生活家大生活家lifer
方脸浓眉平头,浓黑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身着中式长衫,正襟危坐,神情严肃。
这是鲁迅在很多人心中的形象。
去过鲁迅的故居,见到很多景点广告牌写着“跟着课本游绍兴”,的确,很多多人初识鲁迅都是通过课本,从小学到高中,鲁迅的文字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学生时代。
只是课本往往把鲁迅的形象窄化异化了,抛开“斗士”、“民族魂”这样的头衔,其实鲁迅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面孔。横眉冷对,金刚怒目确是鲁迅,可爱,幽默,温情脉脉,设计师,翻译家……这些,也都是鲁迅。
不认识鲁迅的人很少,但真正了解他的也不多。因而“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才会成为学生广为流传的段子。
与鲁迅生命的相遇是需要缘分的,学生时代读到过很多鲁迅的文章,大都有口无心,也听过老师的点评分析,也只是出于应试的死记硬背。很多文字想要真正理解是需要人生阅历的,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间,特殊的地点,那些曾经初读不以为意的文字,让你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心意相通。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就不足以了解生活,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经历生活,是读不懂书的。
《社戏》中的这段文字,最是感同身受。
鲁迅看完社戏后和小伙伴在途中停船煮豆,吃的津津有味,但第二天吃母亲煮的罗汉豆时,却没了昨日的美味。犹是豆也,而向者之美味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真正让鲁迅回味的应该是那时那景和小伙伴一起时的欢乐时光。
“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也时时反顾”,这是鲁迅晚年时的回忆,幼时的欢乐,竟至暮年仍记忆犹新。
自己在生活中,也多次有这样的感受。
山珍海味再好吃,也敌不过放学时路边买的鸡蛋灌饼,仙露琼浆也没有走路满头大汗时在路边小摊买的矿泉水好喝。
记得高中时候很少有出游的机会,难得的几次春游也是去一些附近不知名的地方,到了大学,旅游的机会有很多,虽然去的都是名胜古迹,山川大河,却都比不上高中时开心,我想并不是景点不够美,而是自己的心境变了吧。
对于高中在书山题海跋涉遨游的我们,旅游的机会弥足珍贵,只要能离开学校,不管到哪,都觉得是天堂。还有大学的篮球赛、运动会,没了繁重的课业,也没了忙里偷闲的热情和兴致。
这样似曾相识的文字还有很多,所谓阅历,就是阅读和经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用读书所得去生活,用生活所感去读书。期待在今后的岁月,能有缘与鲁迅有更多的相遇。
一个和自己同月同日生的公众号
关注吧